出自宋代劉克莊《凡圣一首》:
死生非有二致,圣凡于此一般。
醒{內(nèi)隹外鬼}預(yù)為石槨,王喬尚欲玉棺。
注釋參考
死生
(1).死亡和生存?!兑住だM辭上》:“原始反終,故知死生之説。”《史記·魯仲連鄒陽列傳》:“今死生榮辱,貴賤尊卑,此時(shí)不再至,愿公詳計(jì)而無與俗同。” 宋 蘇軾 《題文與可墨竹》詩:“誰云死生隔,相見如 龔 隗 。”
(2).猶言盈虧、消長?!秾O子·虛實(shí)》:“故五行無常勝,四時(shí)無常位,日有長短,月有死生。”
(3).殺生。《國語·越語下》:“死生因天地之刑?!?韋昭 注:“死,殺也?!?/p>
(4).偏義復(fù)詞。指生命。 唐 杜甫 《房兵曹胡馬》詩:“所向無空闊,真堪託死生。”
(5).偏義復(fù)詞。指死亡。 唐 高適 《燕歌行》:“戰(zhàn)士軍前半死生,美人帳下猶歌舞?!?宋 蘇軾 《侄安節(jié)遠(yuǎn)來夜坐》詩之二:“畏人默坐成癡鈍,問舊驚呼半死生?!?/p>
二致
(1).指仁與孝?!逗鬂h書·延篤傳》:“夫人二致同源,總率百行,非復(fù)銖兩輕重,必定前后之?dāng)?shù)也。” 李賢 注:“二致,仁、孝也?!?/p>
(2).不一致;兩樣?!端问贰と辶謧鞫ぶ軋蚯洹罚骸捌鋵W(xué)《春秋》,由 左氏 記之詳,得經(jīng)之所以書者,至三《傳》之異同,均有所不取。曰:‘圣人之意豈二致耶?’” 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二編第二章第五節(jié):“一個(gè)朝代里,政治有治有亂,本質(zhì)并無二致?!?/p>
于此
(1).在此。 漢 司馬相如 《上林賦》:“順天道以殺伐,時(shí)休息於此。”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陶徵士誄》:“依世尚同,詭時(shí)則異。有一於此,兩非默置?!?/p>
(2).如此。 漢 阮瑀 《為曹公作書與孫權(quán)》:“思計(jì)此變,無傷於孤。何必自遂於此,不復(fù)還之?!?/p>
(3).至此;至今。 宋 蘇軾 《潮州修韓文公廟碑》:“獨(dú) 韓文公 起布衣,談笑而麾之。天下靡然從公,復(fù)歸于正,蓋三百年於此矣。”
一般
一般 (yībān) 一樣,同樣 same as;just like 一種;一番 sort;kind 別有一般滋味 普通;通常 general;ordinary;common 一般常識 總體上;概括地 generally;roughly;habitually 一般說來劉克莊名句,凡圣一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