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安石《湯泉》:
寒泉詩所詠,獨(dú)此沸如烝。
一氣無冬夏,諸陽自廢興。
人游不附火,蟲出亦疑冰。
更憶驪山下,歊然雪滿塍。
注釋參考
附火
謂向火取暖。 唐 韓愈 《畫記》:“坐而脫足者一人,寒附火者一人?!?宋 邵伯溫 《邵氏聞見錄》卷十八:“一日大雪…… 樂道 同母凍坐,日已過高,未飯。 子發(fā) 惻然,亟出買酒肉薪炭,往復(fù)同 樂道 母子附火飲食。” 明 瞿佑 《歸田詩話》卷中:“ 曹組 元龐 《題村學(xué)堂圖》云:‘此老方捫蝨,眾雛爭附火?!?/p>
蟲出
猶蟲流。《史記·田叔列傳》:“ 趙王 嚙指出血,曰:‘先人失國,微陛下,臣等當(dāng)蟲出,公等奈何言若是!毋復(fù)出口矣?!眳⒁姟?蟲流 ”。
疑冰
疑冰 (yíbīng) ignorant and doubtful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,篤于時(shí)也?!肚f子·秋水》 哂夏蟲之疑冰?!獙O綽《游天臺(tái)山賦》 引例中“夏蟲”指生長在夏天的昆蟲,天一冷就死去,因此不知冰為何物,卻主觀地懷疑冰的存在,故用以喻無知而妄加臆斷王安石名句,湯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