犖確石徑微,白浪灑衣履
出自宋代吳琚《春日焦山觀瘞鶴銘》:
昔愛山樵書,今踏山樵路。
江邊春事動(dòng),梅柳皆可賦。
犖確石徑微,白浪灑衣履。
臨淵魚龍?bào)@,捫崖猿鳥懼。
古刻難細(xì)讀,斷缺蒼蘚護(hù)。
歲月豈易考,書法但增慕。
摩挲復(fù)三嘆,欲去還小住。
習(xí)氣未掃除,齒發(fā)恨遲暮。
華亭鶴自歸,長江只東注。
寂寥千古意,落日起煙霧。
注釋參考
犖確
亦作“ 犖硞 ”。亦作“ 犖埆 ”。亦作“ 犖嶨 ”。1.怪石嶙峋貌。 唐 韓愈 《山石》詩:“山石犖確行徑微,黃昏到寺蝙蝠飛。” 唐 韓愈 孟郊 《納涼聯(lián)句》:“炎湖度氛氳,熱石行犖硞?!?王伯大 音釋:“硞音確?!?宋 蘇轍 《墨竹賦》:“山石犖埆,荊棘生之?!?明 蔣一葵 《長安客話·石鼓》:“何物犖確蟠素壁?云是石鼓流遺蹤?!?清 段松岑 《靈巖神寶寺訪碑》詩:“犖嶨復(fù)犖嶨,驀山履絶壑?!?清 王韜 《淞濱瑣話·魏月波》:“循山石犖確而行,得一洞?!?/p>
(2).堅(jiān)硬貌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外國·夷人市瓷器》:“試投之犖確之地,不損破者,始以登車?!?清 吳存楷 《犁田行》:“春泥犖埆苦堅(jiān)硬,犂深入土三尺強(qiáng)?!?王統(tǒng)照 《號聲·沉船》:“沿山小徑,全是犖確碎石與叢生的青莎。”
(3).象聲詞。 宋 蘇軾 《江西》詩:“舟行十里磨九瀧,篙聲犖確相舂撞?!?清 黃遵憲 《不忍池晚游》詩:“微影模糊聲犖確,是誰攜屐踏花來?!?姚錫鈞 《病中作》詩:“泥轍車聲生犖確,墻根苔氣發(fā)幽妍?!?/p>
石徑
亦作“ 石逕 ”。山間石路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出自薊北門行》:“鴈行緣石逕,魚貫度飛梁。”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汝水》:“巖鄣深高,山岫邃密;石徑崎嶇,人蹟裁交?!?唐 杜牧 《山行》詩:“遠(yuǎn)上寒山石徑斜,白云生處有人家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一九回:“馬到山根斷,兵來石徑分?!?/p>
白浪
雪白的波濤。 唐 李白 《司馬將軍歌》:“揚(yáng)兵習(xí)戰(zhàn)張虎旗,江中白浪如銀屋。” 宋 陸游 《夜宿陽山磯》詩:“白浪如山潑入船,家人驚怖篙師舞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一○六:“西來白浪打旌旗,萬舶安??偽粗??!?mao{1~1}澤{1*1}東 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詞:“大雨落 幽 燕 ,白浪滔天?!?/p>
衣履
衣履 (yīlǚ) 衣服和鞋,泛指衣著 clothes and shoes 衣履不整吳琚名句,春日焦山觀瘞鶴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