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朝李時(shí)《木闌花慢》
憶闌亭佳致,從憲長(zhǎng),剩追尋。問開花高山,晉祠流水,誰是知音。雖無鳳笙龍管,勸行杯、時(shí)有不弦琴。馬首家家明月,眼前處處禪林。一觴一詠暢懷襟。塵世任浮沉。莫論興亡,休爭(zhēng)人我,且樂歡心。韶華豈能常在,又斜陽(yáng)、西下暮云深。好袖東風(fēng)歸去,春宵一刻千金。
注釋參考
鳳笙
(1). 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聲音·笙》:“《世本》:‘ 隨 作笙?!L(zhǎng)四寸、十二簧、像鳳之身,正月之音也?!焙笠蚍Q笙為“鳳笙”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洛水》:“昔 王子晉 好吹鳳笙,招延道士與 浮丘 同游 伊 洛 之浦?!?唐 韓愈 《誰氏子》詩(shī):“或云欲學(xué)吹鳳笙,所慕靈妃媲 蕭史 ?!?明 何景明 《呂黃門畫竹歌》:“龍盤嶰谷山中石,更待 伶?zhèn)?截鳳笙。”
(2).指笙曲。 宋 張先 《虞美人》詞:“鳳笙何處高樓月,幽怨憑誰説。”
龍管
亦作“ 龍筦 ”。1.筆管。 南朝 梁 庾肩吾 《書品論一》:“鷹爪舍(含)利,出彼兔毫。龍管潤(rùn)霜,游茲蠆尾?!?/p>
(2).笛的美稱。 唐 李白 《襄陽(yáng)歌》:“車旁側(cè)掛一壺酒,鳳笙龍管行相催?!?唐 田娥 《攜手曲》:“鳳笙龍管白日陰,盈虧自感青天月。” 元 陸仁 《思昆侖歌》:“仙嬪左右如云稠,鳳笙龍筦音婉柔?!?/p>
行杯
(1).流觴,流杯。古代風(fēng)俗,每逢三月上旬巳日,于環(huán)曲的水渠邊高會(huì),置酒杯于水的上流,杯流行停于誰前,誰便取飲。 南朝 梁元帝 《燕歌行》:“乍見遠(yuǎn)舟如落葉,復(fù)看遙舸似行杯?!?/p>
(2).指?jìng)鞅嬀啤?唐 李白 《與夏十二登岳陽(yáng)樓》詩(shī):“云間連下榻,天上接行杯?!?王琦 注:“傳杯而飲曰行杯?!?明 王世貞 《同省中諸君過徐丈》詩(shī):“紫玉行杯彈《出塞》,紅牙催拍按《梁州》?!眳⒁姟?流觴曲水 ”。
弦琴
謂彈琴?!逗鬂h書·鍾皓傳》:“ 林慮 懿德,非禮不處。悅此詩(shī)書,弦琴樂古?!?/p>
李時(shí)名句,木闌花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