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原和平培治體,儒臣千歲侍天顏
出自宋代魏了翁《次韻□丞兄聞丁卯十一月三日朝報》:
龍章晨下九重關(guān),帝敕元兇出羽出。
揭日行空破昏暗,乘風(fēng)縱燎絕神奸。
須看文正昭陵日,孰與忠宣元佑間。
更原和平培治體,儒臣千歲侍天顏。
注釋參考
和平
和平 (hépíng) 以不存在大的戰(zhàn)爭和國際事務(wù)的普遍穩(wěn)定為其特征的國際歷史時期 Pax 政府之間互相友好;沒有戰(zhàn)爭的狀態(tài) peace 保衛(wèi)和平 和平 (hépíng) peaceful 非暴力的;不通過戰(zhàn)爭方式的 采取和平戰(zhàn)略 指沒有敵對、爭端或騷亂的 和平的環(huán)境 沒有戰(zhàn)爭的 peaceable 和平的方法 心平氣和,和洽安寧;溫和的;不猛烈的 mild 藥性和平治體
(1).治國的綱領(lǐng)、要旨。 漢 賈誼 《新書·數(shù)寧》:“以陛下之明通,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(fēng),致此治非有難也。”《周書·王褒傳》:“ 襃 有器局,雅識治體。” 宋 司馬光 《乞優(yōu)老上殿札子》:“愿陛下慎選德望材器為眾所服,知治體、曉兵略者以代之?!?清 惲敬 《三代因革論七》:“天下無無弊之制,無不擾民之事,當(dāng)擇其合時勢而害輕者行之。后之儒者,以 熙寧 之法而妄意詆娸,非知治體者也?!?/p>
(2).政治法度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詔策》:“ 孔融 之守 北海 ,文教麗而罕于理,乃治體乖也。” 宋 龔鼎臣 《東原錄》:“臺官言事,惟務(wù)摭人之惡,不顧治體之如何爾!自以為若卹治體,則僅乎不舉職矣?!?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辛部第三章:“大同之治體,無國種,無險要。”
(3).指規(guī)范的文體。 明 楊慎 《蕭穎士論文》:“ 賈誼 文辭最正,近於治體?!?田北湖 《論文章源流》:“去古既遠(yuǎn),治體不振,生當(dāng)其時,手足罔措,輒欲爭效異國,不以師人為恥,偶見章句之大殊,喜其文法之一定,忘其鄙且拙,而謂新且異焉?!?/p>
儒臣
(1). 漢 稱博士官為儒臣。 漢 揚(yáng)雄 《百官箴·博士箴》:“儒臣司典,敢告在賓。”
(2).泛指讀書人出身的或有學(xué)問的大臣?!缎绿茣ぷ谑以紫鄠鳌だ罡!罚骸?大中 時, 黨項羌 震擾,議者以將臣貪牟產(chǎn)虜怨,議擇儒臣治邊?!?宋 陳亮 《及第謝恩和御賜詩韻》:“復(fù)讎自是平生志,勿謂儒臣鬢髮蒼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太宗讀金史》:“曾命儒臣翻譯《三國志》及 遼 、 金 、 元 史、性理諸書,以教國人?!?/p>
千歲
千歲 (qiānsuì) 千年。泛指年代長久 a thousand years 對天子(皇帝)所封諸王的直接稱呼,小說和戲劇中常用 Your Highness 千歲爺 對天子(皇帝)所封諸王的間接稱呼 His Highness天顏
天子的容顏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勾踐歸國外傳》:“羣臣拜舞天顏舒,我王何憂能不移?!?唐 杜甫 《紫宸殿退朝口號》:“晝漏稀聞高閣報,天顏有喜近臣知。” 清 沉復(fù) 《浮生六記·浪游記快》:“恭辦南斗圩行宮,得第二次瞻仰天顏?!?/p>
魏了翁名句,次韻□丞兄聞丁卯十一月三日朝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