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縷霏微瑩且柔,虎須乍細(xì)龍髯稠
出自唐代盧綸《和趙給事白蠅拂歌》:
華堂多眾珍,白拂稱殊異。
柄裁沈節(jié)香襲人,上結(jié)為文下垂穗。
霜縷霏微瑩且柔,虎須乍細(xì)龍髯稠。
皎然素色不因染,淅爾涼風(fēng)非為秋。
群蠅青蒼恣游息,廣庖萬品無顏色。
金屏成點(diǎn)玉成瑕,晝眠宛轉(zhuǎn)空咨嗟。
此時(shí)滿筵看一舉,荻花忽旋楊花舞,砉如寒隼驚暮禽,颯若繁埃得輕雨。
主人說是故人留,每誡如新比白頭。
若將揮玩閑臨水,愿接波中一白鷗。
注釋參考
霜縷
白發(fā)。 清 陶邦穀 《摸魚子》詞:“ 吳 頭 楚 尾飄零久,贏得鬢添霜縷。”
霏微
(1).飄灑;飄溢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七召·神仙》:“雨散漫以霑服,云霏微而襲宇?!?唐 韓愈 《喜雪獻(xiàn)裴尚書》詩:“浩蕩乾坤合,霏微物象移?!?元 劉祁 《歸潛志》卷十三:“蓋泉自石門而下,初勢甚微,已而散布半空……霏微滴瀝,濺面灑肌?!?清 冒襄 《影梅庵憶語》:“使冷韻幽香,恒霏微于曲房斗室?!?/p>
(2).蒙蒙細(xì)雨。 元 王惲 《玉堂嘉話》卷八:“﹝ 竇儼 《水論》﹞五日一霏微,十日一霢沐。” 郭沫若 《燭影搖紅》詞:“霏微期過暑如蒸,空襲頻投彈。”
(3).雨雪細(xì)小貌。 唐 李端 《巫山高》詩:“回合云藏日,霏微雨帶風(fēng)。” 元 劉伯亨 《朝元樂》曲:“這雪他初下霏微則是后漸疾,赤緊的風(fēng)踅的雪急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浣溪沙》詞:“五月 江 南麥已稀,黃梅時(shí)節(jié)雨霏微?!?聶紺弩 《林沖楊志合論》:“天冷了,窗外細(xì)雨霏微,窗紙叫風(fēng)吹得颯颯地響?!?/p>
(4).迷蒙。 明 田汝成 《西湖游覽志馀·熙朝樂事》:“ 西湖 觀月,秋爽最宜,煙波鏡浄,上下一色。漁燈依岸,城角傳風(fēng),山樹霏微?!?清 顧炎武 《送張山人應(yīng)鼎還江陰》詩:“舊京秋色轉(zhuǎn)霏微,目送 毘陵 一雁飛?!?魯迅 《吶喊·白光》:“然而白光卻分明的又起來了,這回更廣大,比硫黃火更白凈,比朝霧更霏微?!?/p>
龍髯
亦作“ 龍?bào)?”。1.龍之須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 黃帝 采 首山 銅,鑄鼎於 荊山 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髯下迎 黃帝 。 黃帝 上騎,羣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,龍乃上去。餘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龍髯,龍髯拔,墮,墮 黃帝 之弓。百姓仰望 黃帝 即上天,乃抱其弓與胡髯號(hào),故后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,其弓曰烏號(hào)?!焙笥脼榛实廴ナ乐?。 唐 李嶠 《汾陰行》:“自從天子向 秦關(guān) ,玉輦金車不復(fù)還。珠簾羽扇長寂寞, 鼎湖 龍髯安可攀?” 清 顧炎武 《謁欑宮文》之一:“行年五十,慨駒隙之難留;涉路三千,望龍髯而愈遠(yuǎn)。” 清 葉方藹 《授職翰林學(xué)士感恩述懷》詩:“身離??隗@還在,夢挽龍?bào)喓薏粡h。” 梁啟超 《中國積弱溯源論》第四節(jié):“而 文宗 顯皇帝 ,復(fù)為 英 法 聯(lián)軍所迫,北狩 熱河 , 鼎湖 一去,龍髯不返?!?/p>
(2).帝王之須。 唐 李遠(yuǎn) 《贈(zèng)寫御容李長史》詩:“玉座塵消硯水清,龍髯不動(dòng)綵毫輕?!?/p>
(3).喻松葉;松。 唐 李賀 《五粒小松歌》:“緑波浸葉滿濃光,細(xì)束龍髯鉸刀剪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道傍大松人取為明》詩:“虬甲龍髯不易攀,亭亭千尺蔭南山?!?/p>
盧綸名句,和趙給事白蠅拂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