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克莊《挽袁侍郎二首》:
遺誥兼新訃,同時(shí)至蓽門。
龍髯先帝遠(yuǎn),鮐背幾公存。
方恨三旌晚,俄驚一鑒昏。
潸然關(guān)世道,不是哭私恩。
注釋參考
龍髯
亦作“ 龍?bào)?”。1.龍之須?!妒酚洝し舛U書》:“ 黃帝 采 首山 銅,鑄鼎於 荊山 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髯下迎 黃帝 。 黃帝 上騎,羣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,龍乃上去。餘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龍髯,龍髯拔,墮,墮 黃帝 之弓。百姓仰望 黃帝 即上天,乃抱其弓與胡髯號(hào),故后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,其弓曰烏號(hào)。”后用為皇帝去世之典。 唐 李嶠 《汾陰行》:“自從天子向 秦關(guān) ,玉輦金車不復(fù)還。珠簾羽扇長寂寞, 鼎湖 龍髯安可攀?” 清 顧炎武 《謁欑宮文》之一:“行年五十,慨駒隙之難留;涉路三千,望龍髯而愈遠(yuǎn)?!?清 葉方藹 《授職翰林學(xué)士感恩述懷》詩:“身離??隗@還在,夢挽龍?bào)喓薏粡h?!?梁啟超 《中國積弱溯源論》第四節(jié):“而 文宗 顯皇帝 ,復(fù)為 英 法 聯(lián)軍所迫,北狩 熱河 , 鼎湖 一去,龍髯不返。”
(2).帝王之須。 唐 李遠(yuǎn) 《贈(zèng)寫御容李長史》詩:“玉座塵消硯水清,龍髯不動(dòng)綵毫輕。”
(3).喻松葉;松。 唐 李賀 《五粒小松歌》:“緑波浸葉滿濃光,細(xì)束龍髯鉸刀剪?!?宋 王安石 《道傍大松人取為明》詩:“虬甲龍髯不易攀,亭亭千尺蔭南山?!?/p>
先帝
(1).遠(yuǎn)古帝王?!抖Y記·月令》:“﹝季春之月﹞天子乃薦鞠衣于先帝?!?鄭玄 注:“先帝, 大皥 之屬?!?/p>
(2).前代已故的帝王?!妒酚洝せ茨虾馍搅袀鳌罚骸?淮南王 長 廢先帝法,不聽天子詔?!?三國 蜀 諸葛亮 《前出師表》:“先帝創(chuàng)業(yè)未半,而中道崩殂?!?唐 韓愈 《進(jìn)順宗皇帝實(shí)錄表狀》:“監(jiān)脩 李吉甫 授臣以前史官 韋處厚 所撰先帝實(shí)録三卷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閑話》:“ 崇禎 先帝縊死 煤山 , 周皇后 也殉難自盡?!?/p>
鮐背
(1).謂老人背上生斑如鮐魚之紋,為高壽之征。《爾雅·釋詁上》:“鮐背、耇老,壽也。” 郭璞 注:“鮐背,背皮如鮐魚?!?漢 焦贛 《易林·震之比》:“耋老鮐背,齒牙動(dòng)搖,近地遠(yuǎn)天,下入黃泉?!?宋 梅堯臣 《元日》詩:“舉杯更獻(xiàn)酬,各爾祝鮐背?!?/p>
(2).代稱老人。 宋 李心傳 《建炎以來繫年要錄·建炎二年三月》:“垂髫鮐背,山農(nóng)野叟,咸以手加額,仰面謝天?!?清 曹寅 《集余園看梅》詩:“鳩車竹馬曾經(jīng)處,鮐背龎眉識(shí)此生?!?/p>
劉克莊名句,挽袁侍郎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三國失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