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所為樂夏日間,手把內(nèi)篇臥且觀
出自宋代韓維《擬杜子美體賦夏日間居三章》:
何所為樂夏日間,手把內(nèi)篇臥且觀。
香氣氤氳滿簾間。
圓荷貼水雨打亂,青蔓掛壁風吹寒。
注釋參考
何所
何處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人皆以為不治產(chǎn)業(yè)而饒給,又不知其何所人?!?唐 韓愈 《感春》詩之一:“我所思兮在何所?情多地遐兮徧處處?!?宋 王安石 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新人新人聽我語:我所思兮在何所?”
為樂
奏樂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。” 何晏 集解引 王肅 曰:“為,作也?!?皇侃 義疏:“為,猶奏也?!?/p>
作樂,取樂。《后漢書·靈帝紀》:“帝著商估服,飲宴為樂?!?南朝 宋 鮑照 《擬行路難》詩之三:“含歌攬?zhí)閻a抱愁,人生幾時得為樂!”《太平廣記》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《集異記·徐智通》:“明晨何以為樂?”
夏日
夏日 (xiàrì) 夏天 summer 夏日葛衣?!俄n非子·五蠹》 夏季的太陽 summer sun 夏日炎炎似火燒內(nèi)篇
古代指論著中的主要部分,對“外篇”而言。如《莊子》、《晏子春秋》、《抱樸子》、《史通》、《文史通義》等書都分內(nèi)、外篇。內(nèi)篇為作者要旨所在,外篇則屬馀論或附論性質。又文集亦有分內(nèi)外篇者,內(nèi)篇多為作者自編或有關學術義理的文章,如 汪中 《述學》。《晉書·葛洪傳》:“故予所著子,言黃白之事,名曰內(nèi)篇。其餘駮難通釋,名曰外篇?!?唐 成玄英 《〈莊子〉序》:“《內(nèi)篇》明於理本,《外篇》語其事蹟,《雜篇》雜明於理事?!焙笠詢?nèi)篇指神仙家言。 唐 高適 《贈別晉三處士》詩:“手持道經(jīng)注已畢,心知內(nèi)篇口不言。” 宋 宋祁 《詆仙賦》:“緣內(nèi)篇之丕誕兮,眩 南公 之多聞?!?/p>
韓維名句,擬杜子美體賦夏日間居三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