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元干《建炎感事》:
乾坤忽震蕩,土宇遂分裂。
殺氣西北來,遺毒成僭竊。
議和其禍胎,割地亦覆轍。
儻從種將軍,用武寨再劫。
不放匹馬回,安得兩宮說。
巍巍開國初,真宰創(chuàng)鴻業(yè)。
一統(tǒng)包八荒,受降臨觀闕。
并州稍稽命,駢頭亟膏鉞。
於今何勢殊,天王狩明越。
諸鎮(zhèn)本藩翰,楚破闔城血。
翠輿欲東巡,蹈海計愈切。
詔下散百司,恩許保妻妾。
瞻彼廉陛尊,孰與壯班列。
肉食知謀身,未省肯死節(jié)。
檢校輿地圖,寧復(fù)見施設(shè)。
三吳素輕浮,傷弓更心折。
四顧皆驚波,蒼黃共嗚咽。
維茲艱危秋,貧士轉(zhuǎn)疏拙。
明年谷增貴,賢愚罔分別。
何處置我家,患在建午月。
故山盍早歸,豈憂踐霜雪。
作意海邊來,初非事干謁。
責(zé)我賣屋金,流言尚為孽。
汪公德甚大,游說情激烈。
力救歸裝貧,一洗肝肺熱。
如公趨急難,正似古豪俠。
行藏道甚明,親養(yǎng)志先決。
去矣茅三間,無間衣百結(jié)。
他時期卜鄰,此日尤惜別。
請以兄事公,尺書未宜綴。
注釋參考
行藏
[one's expression and more ment]指出處或行止。常用以說明人物行止、蹤跡和底細(xì)等
數(shù)問其行藏。——《元史·楊奐傳》
詳細(xì)解釋(1).指出處或行止。語本《論語·述而》:“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?!?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 孔 隨時以行藏, 蘧 與國而舒卷?!?唐 岑參 《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》詩:“功業(yè)須及時,立身有行藏。” 宋 蘇舜欽 《又答范資政書》:“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,非罪戾人之所可為也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撫兵》:“這 湖南 、 湖北 ,也還可戰(zhàn)可守,且觀成敗,再定行藏?!?/p>
(2).引申為攻守;出沒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江水一》:“自今行師,庶不覆敗,皆圖兵勢行藏之權(quán),自后深識者所不能了?!?/p>
(3).行跡;底細(xì);來歷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五:“那 紅娘 對 生 一一話行藏?!薄剁R花緣》第五五回:“ 洛紅蕖 見老尼之話不倫不類,惟恐被人識破行藏?!?秦牧 《鬣狗的風(fēng)格》:“有一種動物,叫做鬣狗,不知道你見過沒有?注意過它的模樣、行藏和風(fēng)格嗎?”
養(yǎng)志
保攝志氣。指培養(yǎng)、保持不慕榮利的志向。多指隱居?!肚f子·讓王》:“故養(yǎng)志者忘形,養(yǎng)形者忘利?!薄逗鬂h書·逸民傳·逢萌》:“及 光武 即位,乃之 瑯邪 勞山 ,養(yǎng)志脩道,人皆化其德?!?唐 薛逢 《鄰相反行》:“東家西家兩相誚,西兒笑東東又笑。西云養(yǎng)志與榮名,彼此相非不同調(diào)?!?元 蔣子正 《山房隨筆》:“ 許平仲 衡學(xué)問、文藝為世所尊,稱為夫子,人目為 許先生 。養(yǎng)志不仕,有《辭召命詩》……可以觀其志矣?!?/p>
謂奉養(yǎng)父母能順從其意志?!睹献印るx婁上》:“若 曾子 ,則可謂養(yǎng)志也。事親若 曾子 者,可也?!?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孝養(yǎng)》:“故上孝養(yǎng)志,其次養(yǎng)色,其次養(yǎng)體?!?宋 蘇軾 《賜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安燾乞外郡不許批答》之一:“夫榮親莫大於功名,養(yǎng)志不專於甘旨?!?清 陳夢雷 《抒哀賦》:“體養(yǎng)志以娛親兮,駕言返於故閭。”
先決
為解決某一問題,必須首先解決的。如:先決條件。
張元干名句,建炎感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