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徐鉉《月真歌》
揚(yáng)州勝地多麗人,其間麗者名月真。月真初年十四五,
能彈琵琶善歌舞。風(fēng)前弱柳一枝春,花里嬌鶯百般語。
揚(yáng)州帝京多名賢,其間賢者殷德川。德川初秉綸闈筆,
職近名高常罕出?;ㄇ霸孪禄蛴螐模灰娫抡嫒缗f識。
閑庭深院資賢宅,宅門嚴(yán)峻無凡客。垂簾偶坐唯月真,
調(diào)弄琵琶郎為拍。殷郎一旦過江去,鏡中懶作孤鸞舞。
朝云暮雨鎮(zhèn)相隨,石頭城下還相遇。二月三月江南春,
滿城蒙蒙起香塵。隔墻試聽歌一曲,乃是資賢宅里人。
綠窗繡幌天將曉,殘燭依依香裊裊。離腸卻恨苦多情,
軟障薰籠空悄悄。殷郎去冬入翰林,九霄官署轉(zhuǎn)深沉。
人間想望不可見,唯向月真存舊心。我慚闒茸何為者,
長感余光每相假。陋巷蕭條正掩扉,相攜訪我衡茅下。
我本山人愚且貞,歌筵歌席常無情。自從一見月真后,
至今贏得顛狂名。殷郎月真聽我語,少壯光陰能幾許。
良辰美景數(shù)追隨,莫教長說相思苦。
注釋參考
垂簾
(1).放下簾子。謂閑居無事?!赌鲜贰ゎ櫽J之傳》:“ 覬之 御繁以約,縣用無事。晝?nèi)沾购煟T階閑寂?!?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異七·李坤》:“蔡以《易》卜,垂簾都門?!?/p>
(2).指潛心致力,不預(yù)聞他事?!段簳と辶謧鳌ば熳衩鳌罚骸肮誓艽购熥跃?,下帷獨(dú)得,鉆經(jīng)緯之微言,研圣賢之妙旨?!?/p>
(3).謂女后輔幼主臨朝聽政?!杜f唐書·高宗紀(jì)下》:“自誅 上官儀 后,上每視朝, 天后 垂簾於御座后,政事大小,皆預(yù)聞之,內(nèi)外稱為‘二圣’。” 宋 蘇轍 《龍川別志》卷下:“ 章獻(xiàn)皇后 崩, 呂公 以后遺令冊 楊太妃 為皇太后,且復(fù)垂簾,士大夫多不悅。”《清史稿·禮志七》:“ 文宗 崩, 穆宗 幼沖嗣位。御史 董元醇 奏請皇太后暫權(quán)朝政,稱旨,命王大臣等議垂簾儀制?!?/p>
(4).指垂下的簾子。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記·粵西游日記一》:“巖前懸石甚巨,當(dāng)洞門,若樹屏,若垂簾?!?/p>
偶坐
(1).陪坐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偶坐不辭。” 鄭玄 注:“偶,配也?!?陳澔 集說:“因其有賓而己亦偶配於坐,亦以此席不專為己設(shè),故不辭也?!?/p>
(2).相對而坐;同坐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》詩:“獨(dú)靜闕偶坐,臨堂對星分?!?李善 注引 賈逵 《國語注》:“偶,對也?!?唐 杜甫 《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》:“松下丈人巾屨同,偶坐似是 商山 翁?!薄短綇V記》卷三八六引《稽神錄·趙某妻》:“堂上一緑衣、一白衣偶坐?!?/p>
偶而小坐。 唐 賀知章 《題袁氏別業(yè)》詩:“主人不相識,偶坐為林泉?!?/p>
調(diào)弄
調(diào)弄 (tiáonòng) 開玩笑;戲弄 tease;provoke;make fun of 整理;使有秩序 arrange;adjust 挑撥別人關(guān)系 stir up;incite;instigate琵琶
琵琶 (pípa)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,彈奏如吉他,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,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,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,是在西漢“裁箏筑”的基礎(chǔ)上逐步發(fā)展起來的。它從西漢試制,歷東漢、魏晉、至隋唐,基本定型。它在漢末魏初始獲“枇杷”名。魏晉時(shí),因“枇杷”二字音,改名“琵琶” pi-pa,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徐鉉名句,月真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