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(jié)綠處燕石,卞和不必知。
出自唐朝獨孤及《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、賈至》
結(jié)綠處燕石,卞和不必知。所以王佐才,未能忘茅茨。
罷官梁山外,獲稻楚水湄。適會傅巖人,虛舟濟川時。
天網(wǎng)忽搖頓,公才難棄遺。鳳凰翔千仞,今始一鳴岐。
上馬指國門,舉鞭謝書帷。預知大人賦,掩卻歸來詞。
天子方在宥,朝廷張四維。料君能獻可,努力副疇咨。
舊友滿皇州,高冠飛翠蕤。相逢絳闕下,應道軒車遲。
高侯秉戎翰,策馬觀西夷。方從幕中事,參謀王者師。
賈生去洛陽,焜耀琳瑯姿。芳名動北步,逸韻凌南皮。
肅肅舉鴻毛,冷然順風吹。波流有同異,由是限別離。
漢塞隔隴底,秦川連鎬池。白云日夜?jié)M,道里安可思。
夢想浩盈積,物華愁變衰。因君附錯刀,送遠益凄其。
四海各橫絕,九霄應易期。不知故巢燕,決起棲何枝。
注釋參考
燕石
(1). 燕山 所產(chǎn)的一種類似玉的石頭?!渡胶=?jīng)·北山經(jīng)》“北百二十里,曰 燕山 ,多嬰石” 晉 郭璞 注:“言石似玉,有符彩嬰帶,所謂 燕 石者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圣水》:“ 圣水 又東,逕 玉石山 ,謂之 玉石口 。山多珉玉 燕 石,故以玉石名之?!?清 談遷 《故宮賦》:“卜我 郟鄏 ,重拓帝城。神木自效, 燕 石相迎?!?/p>
(2).《太平御覽》卷五一引《闕子》:“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東,歸西藏之,以為大寳。 周 客聞而觀焉,主人端冕玄服以發(fā)寳,華匱十重,緹巾十襲??鸵娭?,盧胡而笑曰:‘此 燕 石也,與瓦甓不異?!魅舜笈?,藏之愈固?!焙笠浴把嗍庇鞑蛔阏滟F之物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吳失》:“樂天任命,混一榮辱,進無悅色,退無戚容者,固有伏死乎甕牖,安肯沽衒以進趨,揭其不貲之寳,以競 燕 石之售哉!” 唐 李白 《贈范金鄉(xiāng)》詩之一:“我有結(jié)緑珍,久藏濁水泥。時人棄此物,乃與 燕 石齊?!笔?,一本作“ 珉 ”。 清 胡鳳丹 《重刻<日損齋筆記>序》:“以視碔砆 燕 石,車載斗量,無所短長輕重者,其貴與賤之相去何如也?!?/p>
(3).用為自謙凡庸之詞。 晉 郭璞 《<方言>序》:“余少玩雅訓,旁味《方言》,復為之解。觸事廣之,演其未及,摘其謬漏,庶以 燕 石之瑜,補琬琰之瑕,俾后之瞻涉者,可以廣寤多聞爾?!?唐 包佶 《酬于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》:“ 楚 材欣有適, 燕 石愧無功?!?宋 蘇軾 《九日邀仲屯田為大水所隔以詩見寄次其韻》:“漫遣鯉魚傳尺素,卻將 燕 石報瓊?cè)A。”
(4).指 燕然 石。 唐 李商隱 《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》詩:“早勒勛庸 燕 石上,佇光綸綍 漢 庭中?!?馮浩 箋注:“《后漢書》: 竇憲 大破北單于於 稽落山 ,遂登 燕然山 ,刻石勒功,令 班固 作銘?!?唐 霍總 《塞下曲》:“豈要銘 燕 石,平生重武威?!眳⒁姟?燕然石 ”。
卞和
春秋 楚 人。相傳他得玉璞,先后獻給 楚厲王 和 楚武王 ,都被認為欺詐,受刑砍去雙腳。 楚文王 即位,他抱璞哭于 荊山 下, 文王 使人琢璞,得寶玉,名為“和氏璧”。《史記·魯仲連鄒陽列傳》:“昔 卞和 獻寶, 楚王 刖之?!?唐 李白 《鞠歌行》:“玉不自言如桃李,魚目笑之 卞和 恥?!眳㈤啞俄n非子·和氏》、 漢 劉向 《新序·雜事五》。
不必
不必 (bùbì) 無須,不一定,沒有必要 need not;not have to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?!啤ろn愈《師說》獨孤及名句,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、賈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