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官宗伯魯諸生,翰苑綸闈占大名
出自宋代楊億《次韻和太僕錢少卿寄贈編修主人宋承旨李舍人》:
春官宗伯魯諸生,翰苑綸闈占大名。
一代典謨資潤色,滿朝文物仰懸衡。
分班月殿趨金馬,侍宴天池見五鯨。
即日云屏應(yīng)隔坐,不須東觀待書成。
注釋參考
春官
(1).古官名。 顓頊?zhǔn)?時五官之一,為木正。見 賈公彥 《〈周禮正義〉序》引《左傳·昭公十七年》 漢 服虔 注。又為《周禮》六官之一,掌禮法、祭祀。見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。 唐 、 宋 、 明 、 清 司天官屬有春官正、夏官正等五官。 明太祖 立春夏秋冬官,謂之四輔。見《舊唐書·職官志二》、《宋史·律歷志》、《明史·安然傳》。
(2). 唐 光宅 年間曾改禮部為春官,后“春官”遂為禮部的別稱。 唐 杜甫 《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(xué)士》詩:“天老書題目,春官驗討論?!?唐 皎然 《兵后送姚太祝赴選》詩:“名動春官籍,翩翩才少儔。” 明 歸有光 《亡友方思曾墓表》:“既一再試春官不利,則自叱而疑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拒媒》:“俺若不去呵,又怕他新錚錚春官匣印,硬選入秋宮院門?!?況周頤 《蕙風(fēng)詞話》卷五:“九上春官不第,鍵戶箸書,足不入城市?!?/p>
(3).舊俗在迎春儀式中扮演導(dǎo)牛者的角色。 清 俞樾 《茶香室叢鈔·迎春社火》:“次日打春,官給身錢二十七文,賞春官通書十本?!?清 李聲振 《百戲竹枝詞·春官序》:“﹝春官﹞以禿人扮之,冠帶而倒騎牛背,亦笑觀也。”
宗伯
(1).官名。 周 代六卿之一。掌宗廟祭祀等事,即后世禮部之職。因亦稱禮部尚書為大宗伯或宗伯,禮部侍郎為少宗伯?!稌ぶ芄佟罚骸白诓瓢疃Y,治神人,和上下?!薄吨芏Y·春官·宗伯》:“乃立春官宗伯,使帥其屬而掌邦禮,以佐王和邦國?!?鄭玄 注:“宗伯,主禮之官?!薄秶Z·鄭語》“以佐 堯 者也” 三國 吳 韋昭 注:“秩宗之官,於 周 為宗伯, 漢 為太宰,掌國祭事?!?唐 皎然 《贈李中丞洪》詩:“頓了空王旨,仍高致君策。安知七十年,一朝值宗伯?!?宋 蘇軾 《三馬圖贊》:“西蕃有貢駿馬汗血者,有司以非入貢歲月,留其使與馬於邊。 之奇 為請乞不以時入事下禮部。 軾 時為宗伯,判其狀云:‘朝廷方卻走馬以糞,正復(fù)汗血,亦何所用?’事遂寢?!薄度辶滞馐贰范呕兀骸?諸葛天申 向兩人道:‘方才這進(jìn)去的是 天長 杜宗伯 的令孫?!?/p>
(2).官名。 漢 代官名。掌宗室之事。 秦 時本名宗正, 漢 元始 四年,改名宗伯?!稘h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宗正, 秦 官,掌親屬,有丞。 平帝 元始 四年更名宗伯?!?/p>
(3).稱文章學(xué)問受人尊崇的大師。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皇甫冉》:“每文章一到朝廷,而作者變色。當(dāng)年才子,悉愿締交,推為宗伯?!?/p>
(4).復(fù)姓。 漢 有 宗伯鳳 。見《通志·氏族四》。
諸生
諸生 (zhūshēng) 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(xué)的生員為諸生 a student called a scholar who went to school in the Ming Dy- nasty 諸生學(xué)于太學(xué)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 諸生許用德?!濉?邵長蘅《青門剩稿》翰苑
(1).文苑。文翰薈萃之處。 唐 王勃 《上武侍極啟》:“攀翰苑而思齊,傃文風(fēng)而立志?!?/p>
(2).翰林院的別稱?!端问贰な挿鳌罚骸拔霓o勁麗,宜居翰苑。” 清 鈕琇 《觚賸續(xù)編·得樹》:“二甲第二入翰苑,非其志也。”
綸闈
猶綸閣。中書省的代稱。撰擬制誥之所。 唐 白居易 《待漏入閣書事奉贈元九學(xué)士閣老》詩:“綸闈慙并入,翰苑忝先攀。” 宋 鄭文寶 《南唐近事》:“﹝ 張洎 ﹞謁 韓熙載 , 韓 一見,待之如故,謂曰:‘子好,中書舍人?!曋?韓 主文。 洎 擢第,不十年,果主綸闈之任?!?清 錢謙益 《王元之自翰林謫官》詩之二:“綸闈舊侶蒼苔在,僧舍新愁白髮知?!?/p>
大名
(1) [one's formal personal name]∶某人的正式名字
(2) [your name]∶對方名字的敬稱
(3) [great reputation]∶顯赫的名氣
詳細(xì)解釋(1).謂尊崇的名號。《逸周書·謚法》:“是以大行受大名,細(xì)行受細(xì)名。行出於己,名生於人。” 朱右曾 校釋:“名謂號諡。”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且壯士不死則已,死即舉大名耳,王侯將相寧有種乎!” 司馬貞 索隱:“大名謂大名稱也?!薄缎绿茣り戀梻鳌罚骸肮胖司潞响短煸弧省?,合於地曰‘帝’,合於人曰‘王’,父天母地以養(yǎng)人治物,得其宜者曰‘天子’,皆大名也。”
(2).謂好名聲,大名望?!斗Y梁傳·襄公十九年》:“君不尸小事,臣不專大名。善則稱君,過則稱己,ze{1~1}民作讓矣。” 唐 韓愈 《與于襄陽書》:“士之能享大名顯當(dāng)世者,莫不有先達(dá)之士、負(fù)天下之望者,為之前焉?!?元 關(guān)漢卿 《謝天香》第四折:“若使他仍前迎新送舊,賢弟,可不辱抹了高才大名!”
(3).敬稱別人的名字?!端疂G傳》第二七回:“你夫妻二位,高姓大名,如何知我姓名?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八回:“先生大名,如雷灌耳。” 巴金 《沉落集·沉落》:“我并不崇拜名流,為什么一定要人知道他的大名呢?”
(4).人的正名,與字、小名相對。 楊沫 《鄉(xiāng)思的朝和暮》:“他的名片上除了正中寫著大名和別號外,右上角則是一排越來越多的官銜?!?/p>
(5).猶總名?!对姟L(fēng)》 唐 孔穎達(dá) 題解:“《詩》者一部之大名,《國風(fēng)》者十五國之揔稱,不冠於《周南》之上,而退在下者,按 鄭 注‘三《禮》’、《周易》、《中侯》、《尚書》,皆大名在下。”參見“ 大題 ”。 章炳麟 《訄書·商鞅》:“法者,制度之大名?!?/p>
楊億名句,次韻和太僕錢少卿寄贈編修主人宋承旨李舍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