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口無舌,有眼無鼻
出自宋代釋慧空《造橋道者并諸化土寫求》:
去一得三,添六成四。
有口無舌,有眼無鼻。
寫得十成,以何為是。
掛在大目溪頭,恰似守橋土寺。
注釋參考
有口
敢言善辯。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 孝惠帝 時, 呂太后 用事,欲王諸 呂 ,畏大臣有口者?!薄稘h書·陸賈傳》引此文, 顏師古 注曰:“有口,謂辯士。”《南史·蕭脩傳》:“ 脩 中直兵參軍 陳晷 甚勇有口,求為覘候,見獲,以辭烈被害。” 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內(nèi)臣職掌紀(jì)略》:“又 姜淮 者,少年有口。值 殷太史 士瞻 教書,偶不在室, 淮 戴其紗帽,束其帶,正在室中搖擺作勢, 殷 猝至, 淮 不知帶插橫解法, 殷 不懌。 淮 曰:‘師父還繫玉帶哩,此銀帶何足貴?’ 殷 笑而釋之?!?/p>
無舌
(1).沒有舌頭。《埤雅·釋鳥》:“ 閩 諺曰:‘鴇無舌,兔無脾?!w鴇無舌連蹄,性不木止?!?/p>
(2).謂不善言語、辭章。 宋 黃庭堅(jiān) 《黃龍南禪師真贊》:“工以丹墨,得皮得骨;我以無舌,贊水中月?!卑?,佛教以“廣長舌”泛喻能言善辯。
有眼
有眼力。謂有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。 許地山 《三博士》:“你真有眼。從前他與你同在大學(xué)念書的時候,他是多么奉承你呢?!?/p>
釋慧空名句,造橋道者并諸化土寫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