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形失端倪,天色灒滉漾。
出自唐朝薛據(jù)《西陵口觀海》
長江漫湯湯,近海勢彌廣。在昔胚渾凝,融為百川泱。
地形失端倪,天色灒滉漾。東南際萬里,極目遠(yuǎn)無象。
山影乍浮沉,潮波忽來往。孤帆或不見,棹歌猶想像。
日暮長風(fēng)起,客心空振蕩。浦口霞未收,潭心月初上。
林嶼幾邅回,亭皋時偃仰。歲晏訪蓬瀛,真游非外獎。
注釋參考
地形
(1) [land forms;physical contours;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's surface;topographic]
(2) 包括地勢與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位置在內(nèi)的地表形態(tài)
(3)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統(tǒng)稱
詳細(xì)解釋(1).地面的形狀?!稇?zhàn)國策·秦策二》:“ 甘茂 賢人,非恒士也。其居 秦 ,累世重矣,自 殽塞 、 谿谷 ,地形險易,盡知之?!?唐 白居易 《早春即事》詩:“物變隨天氣,春生逐地形。” 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中:“天子之學(xué)曰辟雍,諸侯之學(xué)曰泮宮,皆象地形而為之名耳。” mao{1~1}澤{1*1}東 《論持久戰(zhàn)》七十:“射擊原則的‘蔭蔽身體,發(fā)揚火力’是什么意思呢?前者為了保存自己,后者為了消滅敵人。因為前者,于是利用地形地物,采取躍進(jìn)運動,疏開隊形,種種方法都發(fā)生了。”
(2).指地理位置。 宋 蘇軾 《徐州謝兩府啟》:“地形襟要,當(dāng)東西水陸之衝;民食艱難,正春夏旱蝗之際?!?/p>
端倪
端倪 (duānní) 事情的頭緒跡象 general shape;clue;inkling 反復(fù)終始,不知端倪。——《莊子·大宗師》。成疏:“端,緒也,倪,畔也?!? 邊際 boundary;bound天色
天色 (tiānsè) 天空的顏色,借指時間的早晚和天氣的變化 colour of the sky and time of the day it shows 看天色怕要下雨 天色不早,你該走了滉漾
(1).形容廣闊無涯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節(jié)游賦》:“望 洪池 之滉瀁,遂降集乎輕舟。”
(2).蕩漾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暢玄》:“或滉漾於淵澄,或雰霏而云浮?!?清 王韜 《淞濱瑣話·盧雙月》:“侍母進(jìn)香 天竺 ,夜感 大士 現(xiàn)身示兆,指池中七星橫斜,雙月滉漾。謂之曰:‘此汝一對佳兒佳婦也?!?/p>
(3).指浮動的水。 宋 梅堯臣 《碧瀾堂》詩:“虛云臨滉漾,橋勢對隆穹?!?/p>
(4).閃動;搖動。 唐 白居易 《昆明春水滿》詩:“春池岸古春流新,影浸 南山 青滉漾。” 宋 陸游 《己巳正月十八九間雪復(fù)大作不止》詩:“卷簾驚滉漾,下榻覺蹣跚?!?/p>
薛據(jù)名句,西陵口觀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昭靈王,左安流,右翠帳,朱幡擁前后作者:孔武仲作品:祠二廟之明日未得順風(fēng)呈同行
- 老病厭徒步,足力亦易窮
- 溪石行堪釣,沙鷗已罷猜作者:宋庠作品:過留臺吳侍郎新葺菜市小園
- 被服雜羅綺,五色相間明作者:趙孟頫作品: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
- 近事茍目前,遠(yuǎn)憂那敢知
- 更念起家人底事,百年門戶正關(guān)渠作者:廖行之作品:送長兄赴調(diào)上都次田俊卿韻二首
- 看羱伏蒼苔,龍吟翠葆,天籟奏韶舞作者:孫吳會作品:摸魚兒(題甘露寺多景樓)
- 佳人喜得鴛鴦侶,豪客爭題鸚鵡詞
- 炎天地?zé)崛鐭?,散發(fā)披襟,紈扇輕搖作者:劉秉忠作品:【雙調(diào)】蟾宮曲
- 更以親蠶繭,紉為續(xù)命絲作者:歐陽修作品:端午帖子詞二十首皇后合五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