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系禮編,詩刪書定
出自宋代趙汝騰《乙卯仲春丁奠畢作王頌一首呈承祭之王頌曰》:
於穆素王,天縱將圣。
小用于魯,振挈綱領(lǐng)。
萊兵面卻,齊人退聽。
三都隳奸,兩觀鋤佞。
市無飾賈,朝無亂政。
少壯悉遜,道涂不競。
曲阜大治,諸侯交儆。
女樂間之,可以出迸。
俟膰不至,于衛(wèi)之境。
留不暖席,去復(fù)俄頃。
秘圍于匡,幸釋以甯。
歸主蘧瑗,恥居次乘。
彷徨過宋,流離在鄭。
{左鬼右隹}惡羽禮,木不留影。
立郭東門,累然誰省。
在陳徘徊,弗授寸柄。
河水洋洋,不渡者命。
蒲盟止兵,蔡懼設(shè)穽。
楚尼書社,彼哉讒勝。
轍環(huán)靡歸,不容何病。
十有四年,魯復(fù)來聘。
亦莫果用,六經(jīng)是訂。
易系禮編,詩刪書定。
私淑三千,弦歌雩詠。
維持太極,與天地并。
賢於堯舜,功用之盛。
專饗南面,此感彼應(yīng)。
籩豆牲牢,庭燎輝映。
萬有千載,垂于祀令。
承祭儒紳,孰取不敬。
何以事之,存心養(yǎng)性。
注釋參考
易系
即《易·繫辭》。又名《繫辭傳》。相傳 文王 、 周公 作辭,系于卦爻之下,后 孔子 作《繫辭傳》,通論一經(jīng)的大體。 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五德志》:“故略依《易繫》,記 伏羲 以來,以遺后賢?!?/p>
刪書
孔子 刪訂《尚書》之說。據(jù)《尚書璿璣鈐》稱: 孔子 得 黃帝 玄孫 帝魁 之《書》,至 秦穆公 為三千二百四十篇,斷遠取近,定可以為世法者,百二十篇,其中一百零二篇為《尚書》,十八篇為《中侯》。又據(jù)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 司馬貞 索隱引《尚書緯》云: 孔子 得 帝魁 之《書》三千三百三十篇,刪定一百篇為《尚書》,十八篇為《中侯》。 漢 之 劉歆 、 班固 、 揚雄 , 唐 之 孔穎達 等均尊信 孔子 刪《書》之說,以為《尚書》源于古代史官,經(jīng) 孔子 刪次成書。但此說后世多有疑議,認為《書緯》及 司馬貞 所引《尚書緯》之說不足據(jù)。 宋 林之奇 《尚書集解》稱“此說不然”。 清 顧炎武 《日知錄·書序》更引 孫宣侗 之說,謂:“不但《書序》可疑,并百篇之名,亦未可信矣?!?/p>
趙汝騰名句,乙卯仲春丁奠畢作王頌一首呈承祭之王頌曰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