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蔣吉《高溪有懷》:
駐馬高溪側(cè),旅人千里情。
雁山山下水,還作此泉聲。
注釋參考
雁山
亦作“鴈山”。1.即 雁門山 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別賦》:“ 遼水 無極, 雁山 參云。”一本作“鴈山”。 唐 陳子昂 《送魏大從軍》詩:“ 雁山 橫 代 北, 狐塞 接 云中 。” 唐 楊憑 《邊塞行》:“細叢 榆塞 迥,高點 雁山 晴。”參見“ 雁門 ”。
(2).即 雁蕩山 。 宋 陸游 《菖蒲》詩:“ 雁山 菖蒲 崑山 石, 陳叟 持來慰幽寂?!?錢仲聯(lián) 校注引《嘉泰會稽志》:“今 會稽 有一種,葉有脊如劍,謂之 雁蕩 菖蒲。”參見“ 雁蕩山 ”。
下水
下水 (xiàshuǐ) 放水 enter the water 放入或滑入水中 launch 船下水 比喻入伙做壞事 take to evildoing 她用色相拉他下水 xiàshui 食用的牲畜內(nèi)臟 offal;viscera 豬下水蔣吉名句,高溪有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