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施肩吾《贈莎地道士》
莎地陰森古蓮葉,游龜暗老青苔甲。
池邊道士夸眼明,夜取蟭螟摘蚊睫。
注釋參考
邊道
(1).邊地官員。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甲乙剩言·邊道詩》:“有一邊道,轉(zhuǎn)御史中丞,作除夕詩云:‘幸喜荊妻稱太太,且斟柏酒樂陶陶?!?明 盧象昇 《特舉俸深賢能道臣疏》:“但今日最苦最難者,無如邊道為官至十餘年不遷,三推未轉(zhuǎn),使無所優(yōu)異之?!?/p>
(2).道路的兩側(cè)部分。 蔣子龍 《拜年》:“邊道上盡是白花花的炮仗紙。”
眼明
(1).眼力好;看得清楚。 唐 白居易 《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》詩:“頭白喜拋黃草峽,眼明驚坼紫泥書?!?宋 陸游 《新辟小園》詩之二:“眼明身健殘年足,飯軟茶甘萬事忘?!?/p>
(2).猶眼紅。激怒的樣子。 魯迅 《故事新編·鑄劍》:“仇人相見,本來格外眼明,況且是相逢狹路?!?/p>
(3).方言。羨慕。 韓起祥 《劉巧團(tuán)圓》:“她不滿意咱,咱也不眼明她?!?/p>
蟭螟
焦螟。傳說中一種微蟲名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刺驕》:“蟭螟屯蚊眉之中,而笑彌天之大鵬。” 清 屈大均 《孤竹吟》:“獨智世不容, 接輿 久佯狂,神龍為蟭螟,bai{1*1}刃莫能傷?!?清 趙翼 《靜觀》詩之十七:“大視小則蒙,小視大則瞭,雖有 離婁 明,不知蟭螟皎?!眳⒁姟?焦螟 ”。
蚊睫
亦作“蟁睫”。蚊蟲的眼睫毛。比喻極小的處所?!蛾套哟呵铩ね馄率摹罚骸皷|海有蟲,巢於蟁睫,再乳再飛,而蟁不為驚。” 晉 張華 《鷦鷯賦》:“鷦螟巢於蚊睫,大鵬彌乎天隅?!?宋 周孚 《贈蕭光祖》詩:“田園一蚊睫,書卷百牛腰。” 清 薛福成 《出使四國日記·光緒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》:“《則陽》篇云:‘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,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,相與爭地而戰(zhàn)。’此與《列子》所謂‘焦螟羣飛而集於蟁睫’者,大旨相符。”
施肩吾名句,贈莎地道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