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崔元略《贈毛仙翁》:
莫將凡圣比云泥,椿菌之年本不齊。
度世無勞大稻米,升天只用半刀圭。
人間嗟對黃昏槿,海上閑聽碧落雞。
旌節(jié)行中令引道,便從塵外踏丹梯。
注釋參考
凡圣
佛教語。謂凡夫與圣者。佛家小乘初果以上,大乘初地以上,皆為圣者;自此而下,未斷惑證理之人,皆是凡夫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神不滅論》:“自凡及圣,含靈義等。但事有精麤,故人有凡圣?!薄斗ㄔ分榱帧肪矶骸盁o何,坐終,其髑髏全成無縫,故知凡圣同居,事不可別?!?元 梵琦 《漁家傲·西方樂》詞:“佛理在躬如玉璞,須凴巧匠勤雕琢,凡圣皆由心所作。難描邈,華臺寶座珠瓔珞。”
云泥
語出《后漢書·逸民傳·矯慎》:“﹝ 吳蒼 ﹞遺書以觀其志曰:‘ 仲彥 足下,勤處隱約,雖乘云行泥,棲宿不同,每有西風,何嘗不嘆!’”云在天,泥在地。后因用“云泥”比喻兩物相去甚遠,差異很大。 南朝 梁 荀濟 《贈陰梁州》詩:“云泥已殊路,暄涼詎同節(jié)。” 唐 錢起 《離居夜雨奉寄李京兆》詩:“寂寞想 章臺 ,始嘆云泥隔?!?清 王夫之 《讀四書大全說·論語·堯曰篇一》:“抑既為人心矣,其視道心有云泥之隔,而安能有過于道心者乎?”后因亦用“云”尊稱他人,用“泥”謙稱自己?!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八回:“檢開票子看那來信,上面歪歪斜斜的,寫著兩三行字。寫的是:屢訪未晤,為悵!僕事,諒均洞鑒……今午到關(guān)奉謁,乞少候。云泥兩隱。”云泥兩隱,指把受信人和寫信人的名字都隱去不具。
椿菌
大椿與朝菌。二者生命長短殊異。語出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……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歲為春,八千歲為秋?!?南朝 梁 何遜 《七召·神仙》:“捕影之言莫測,繫風之論難盡,未嘗留意於死生,豈復稍論於椿菌?!?唐 盧照鄰 《<病梨樹賦>序》:“余年垂強仕,則有幽憂之疾,椿菌之性,何其遼哉!”菌,一本作“ 囷 ”。 唐 崔元略 《贈毛仙翁》詩:“莫將凡圣比云泥,椿菌之年本不齊?!?/p>
不齊
不齊 (bùqí) 在質(zhì)或量方面、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;多變的,可變的,不規(guī)則的,不均勻的 unequal 脈律不齊崔元略名句,贈毛仙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