譬猶九達(dá)衢,九軌所由出
出自宋代何夢桂《贈術(shù)士邵易庵》:
易道面皆萬變,面萬彙寄一面易。
大道面降九流,至理散方術(shù)。
譬猶八面窗,八方可從入。
譬猶九達(dá)衢,九軌所由出。
道術(shù)雖二致,殊途極歸一。
得醫(yī)為倉扁,得法為軌革。
郭氏探錦囊,甘心步璇歷。
勿謂所執(zhí)微,垂名等籍籍。
易庵挾四技,每技探易賾。
技分易不精,君獨精以密。
我愧絕韋編,所得止一畫。
一畫未為病,錯出已什伯。
四事君盡兼,懼君苦形役。
持此應(yīng)世間,化身須百億。
注釋參考
譬猶
譬如。《禮記·仲尼燕居》:“治國而無禮,譬猶瞽之無相與,倀倀乎,其何之?!薄逗鬂h書·霍谞傳》:“譬猶療飢於附子,止渴於酖毒,未入腸胃,已絶咽喉,豈可為哉!” 明 莊元臣 《叔苴子》卷一:“故觀其所餘,可以知其所積,譬猶見落葉而知天下之秋,察葭飛而知四海之春也?!?/p>
九達(dá)
(1).謂四通八達(dá)。 漢 荀悅 《申鑒·雜言下》:“圣人之道其中道乎,是謂九達(dá)。” 黃省曾 注:“言圣道無所不達(dá),百家則私蹊曲徑而已?!?晉 左思 《魏都賦》:“廓三市而開廛,籍平逵而九達(dá)?!?明 李東陽 《后東山草堂賦》:“稅駕乎九達(dá)之衢,振衣乎千仞之表。”
(2).四通八達(dá)的道路。 唐玄宗 《同玉真公主過大哥山池》詩:“鶩池臨九達(dá),龍岫對層城?!?/p>
九軌
(1).可容九輛車并列行駛的路面寬度?!吨芏Y·考工記·匠人》:“國中九經(jīng)九緯,經(jīng)涂九軌?!?鄭玄 注:“經(jīng)緯之涂,皆容方九軌。軌,謂轍廣。乘車六尺六寸,旁加七寸,凡八尺,是為轍廣。九軌積七十二尺,則此涂十二步也。旁加七寸者,輻內(nèi)二寸半,輻廣三寸半,綆三分寸之二,金轄之間,三分寸之一。” 漢 張衡 《東京賦》:“經(jīng)途九軌,城隅九雉。” 宋 蘇軾 《贈眼醫(yī)王生彥若》詩:“如行九軌道,并驅(qū)無擊轂。” 清 唐甄 《潛書·法王》:“執(zhí)此致之,直而無曲,顯而無隱,如行九軌之途,更無他歧?!?/p>
(2).指城中大道。 宋 蘇轍 《賀雪御筵謝狀》:“九軌澄清,已消塵壒之濁;三農(nóng)踴躍,載歌牟麥之豐?!?/p>
(3).泛指大路。 清 劉大櫆 《祭尹少宰文》:“公循九軌,徑趨其鄉(xiāng)。”
(4).猶言眾車。 宋 陸游 《度浮橋至南臺》詩:“九軌徐行怒濤上,千艘橫繫大江心?!?/p>
所由
(1).所經(jīng)歷的道路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子曰:‘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。人焉廋哉?人焉廋哉?’” 楊樹達(dá) 疏證:“由,行也。所由謂其所由行之徑路?!?漢 班固 《東都賦》:“今論者……罕能精古今之清濁,究 漢 德之所由?!?/p>
(2).所自,所從來。 晉 陸機(jī) 《文賦》序:“故作《文賦》,以述先士之盛藻,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?!?mao{1~1}澤{1*1}東 《矛盾論》三:“他分析了列寧主義所由產(chǎn)生的國際環(huán)境?!?/p>
(3).見“ 所由官 ”。
何夢桂名句,贈術(shù)士邵易庵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竹取物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