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馬鈺《清心鏡 棄家》:
解名韁,敲利鉆。
愛海恩山,一齊識破。
棄家緣、路遠(yuǎn)三千,似孤云野鶴。
有勝心,忒煞大。
今日對眾,須當(dāng)說過。
*寂寥、忍辱清貧,更不
注釋參考
家緣
(1).家業(yè);家產(chǎn)。 唐 呂巖 《沁園春》詞之二:“限到頭來,不論貧富,著甚千忙日夜憂,勸年少,把家緣棄了,海上來游?!?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六:“夜擁孤衾三幅布,晝欹單枕是一枚甎,只此是家緣?!?元 無名氏 《合同文字》第一折:“因此上攜宅眷,撇家緣,圖一個茍活偷全?!薄段饔斡洝返诙兀骸拔业故莻€真心實(shí)意,要把家緣招贅汝等,你倒反將言語傷我?!?/p>
(2).猶家務(wù)。 元 關(guān)漢卿 《竇娥冤》第三折:“念 竇娥 從前已往干家緣,婆婆也,你只看 竇娥 少爺無娘面?!?/p>
(3).指妻子。 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索元》:“他行蹤杳然,他行蹤杳然。有了俏家緣,風(fēng)聲兒落誰店?” 明 葉憲祖 《丹桂鈿合》第五折:“幾番要丟了這樁道路,爭奈沒甚么養(yǎng)活家緣?!?/p>
三千
(1).《書·呂刑》:“墨罰之屬千,劓罰之屬千,剕罰之屬五百,宮罰之屬三百,大辟之罰二百。五刑之屬三千?!焙笠蛞浴叭А敝腹糯械男塘P?!度龂尽の褐尽り惾簜鳌罚骸胺蛉е畬?,雖未可悉復(fù),若斯數(shù)者,時之所患,宜先施用?!薄稌x書·謝尚傳》:“夫無后之罪,三千所不過。”《南史·孔琳之傳》:“若三千行於叔世,必有踴貴之尤,此五帝不相循法,肉刑不可悉復(fù)者也?!?/p>
(2).泛言數(shù)目之多。 三國 魏 陳琳 《飲馬長城窟行》:“長城何連連,連連三千里?!?唐 李白 《秋浦歌》之十五:“白髮三千丈,緣愁似箇長。”
(3).指三千大千世界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與諸道人辨宗論》:“三世長於百年,三千廣於 赤縣 ;四部多於戶口,七寶妙於石沙?!?/p>
孤云野鶴
天上的孤云和野生的仙鶴。常比喻隱居或閑散的人。 唐 劉長卿 《送方外上人》詩:“孤云將野鶴,豈向人間住?!?元 曾瑞 《山坡羊·嘆世》曲:“干虛名,捨殘生,歸來笑殺 彭澤 令,孤云野鶴為伴等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郊遇》:“我自做孤云野鶴無拘係,寒瓢破衲堪遺世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成仙》:“孤云野鶴,棲無定所?!?/p>成語解釋空中獨(dú)自飄動的浮云,曠野任意漫游的仙鶴。舊指閑散自在,不求名利的人。孤云野鶴出處唐·劉長卿《送方外上人》詩:“孤云將野鶴,豈向人間住。”使用例句孤云野鶴,棲無定所,別后幸復(fù)頑健。
馬鈺名句,清心鏡 棄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