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元稹《和裴校書鷺鷥飛》:
鷺鷥鷺鷥何遽飛,鴉驚雀噪難久依。
清江見底草堂在,一點白光終不歸。
注釋參考
清江
(1).水色清澄的江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初發(fā)新林》詩:“鐃吹響清江,懸旗出長嶼。” 唐 王昌齡 《送竇七》詩:“清江月色傍林秋,波上熒熒望一舟?!?/p>
(2).古 夷水 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·夷水》:“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。水色清照十丈,分沙石。 蜀 人見其澄清,因名 清江 也。”
見底
(1).形容水流清澈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麗色賦》:“水炤景而見底,煙尋風而無極?!?唐 白居易 《題潯陽樓》詩:“大 江 寒見底, 匡山 青倚天?!?/p>
(2).比喻人胸無雜念。 唐 吳融 《赴闕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》:“骨格凌秋聳,心源見底空,神清餐沆瀣,氣逸飲洪濛?!?/p>
(3).謂事情的結局。《宋書·始宋王休仁傳》:“我去不知朝夕見底,若一旦死去作鬼,亦不取汝,取汝正足亂人耳?!?/p>
草堂
草堂 (cǎotáng) 草廬。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 thatched cottage點白
(1).玷污清白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代白頭吟》:“食苗實碩鼠,點白信蒼蠅?!?/p>
(2).一種泡茶方法。 清 黃遵憲 《游箱根》詩:“點白茶始嘗,堆紅果初熟?!?錢仲聯(lián) 注引《日本國志·物產志注》:“點茶之法,始於 陸羽 ……法以抄茶一錢匕先注湯,調令極勻,又添注入,迴環(huán)擊拂,湯上盞可四分而止,眎其面色鮮白,著盞無水痕者為絶佳?!?/p>
不歸
(1).不返家?!对姟め亠L·東山》:“我徂東山,慆慆不歸。” 清 蒲松齡 《司文郎》:“又聞次年再行鄉(xiāng)試,遂不歸,止而受教?!?/p>
(2).不歸還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盜戶》:“詎惡久假不歸,霸為己有?!?/p>
元稹名句,和裴校書鷺鷥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