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嘆對(duì)青史,循吏久無聞
出自宋代趙善括《水調(diào)歌頭(餞吳漕)》:
浩嘆對(duì)青史,循吏久無聞。
二年江右,賴公華節(jié)布陽春。
才自搴帷問俗,無復(fù)埋輪當(dāng)?shù)?,一路盡澄清。
多少攀轅意,不待及瓜人。
駐膏車,遲祖帳,倒離尊。
滿庭桃李綠陰,何處不深恩。
此去玉音應(yīng)問,底事金圍微減,憂國更憂民。
造膝一言語,四海入洪鈞。
注釋參考
浩嘆
見“ 浩嘆 ”。
亦作“ 浩嘆 ”。長嘆,大聲嘆息。 唐 王勃 《益州夫子廟碑》:“命歸 齊 去 魯 ,發(fā)浩嘆於衰 周 ?!?宋 陸游 《不寐》詩:“欲明聞漉稻,浩嘆閔黎元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八回:“只見他悶坐了半日,忽然浩嘆了一聲道:‘原來如此!’”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章廷謙》:“人心不古,誠堪浩嘆?!?/p>
青史
青史 (qīngshǐ) 古時(shí)用竹簡記事,所以后人稱史籍為青史 annals of history 青史留名 永垂青史循吏
守法循理的官吏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奉法循理之吏,不伐功矜能,百姓無稱,亦無過行。作《循吏列傳》第五十九。” 唐 張說 《奉和賜崔日知》詩:“明主徵循吏,何年下鳳凰?” 宋 孫奕 《履齋示兒編·文說·史體因革》:“傳之為體,大抵記公卿之行事, 遷 始傳《循吏》, 晉 曰《良吏》?!?清 陸以湉 《冷廬雜識(shí)·袁隨園》:“平心而論,其為宰時(shí),清勤明快,無愧循吏?!?章炳麟 《訄書·通法》:“一郡之吏,無慮千人,皆承流修職,故舉事易而循吏多?!?/p>
無聞
無聞 (wúwén) 沒有名聲;沒有成名 inglorious 默默無聞 指耳聾 deaf 耳無聞,目無見趙善括名句,水調(diào)歌頭(餞吳漕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