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海滿譽望,諸公爭挽牽
出自宋代彭龜年《別劉寺簿子澄赴州倅》:
新蟬鳴高柳,輕鷗弄晴川。
浮家作遠游,觴熱豈所便。
武昌古都會,形勝兩國肩。
貔貅雜民居,烽火照敵邊。
朝廷重牧守,尤需治中賢。
君侯文章家,班馬不敢先。
墨莊一種子,落實今幾年。
瞠乎出其后,獨得道學(xué)傳。
誠身自孝悌,玩理潛天淵。
悠然靜中春,洶洶風(fēng)濤前。
四海滿譽望,諸公爭挽牽。
容臺志不舒,別駕用未專。
去就抑何心,行可吾亦然。
余也溝瀆質(zhì),誤辱青黃妍。
工夫懇切切,習(xí)氣猶拘攣。
居然作別離,欲別思綿綿。
注釋參考
四海
四海 (sìhǎi) 指全國各地 the whole country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,信義著于四海?!度龂尽ぶT葛亮傳》 大閹之亂,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,四海之大,有幾人歟?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 指世界各地 the whole world 放之四海而皆準 豪放、豁達 unconstrained 老牛說:“真是大手筆,四海得很”譽望
名譽聲望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<王文憲集>序》:“自 營郃 分司, 盧欽 兼掌,譽望所歸,允集茲日?!薄端问贰ね跤韨爞鳌罚骸耙杂抻^之,不若不為相之善也,相則譽望損矣?!?清 曾國藩 《苗先簏墓志銘》:“ 高郵 大儒 王氏 念孫 父子,聞君之説,禮先於君,遂與暢論音學(xué)源流,由是譽望日隆?!?/p>
諸公
(1).眾公卿?!豆騻鳌る[公五年》:“天子八佾,諸公六,諸侯四。諸公者何?諸侯者何?天子三公稱公,王者之后稱公,其餘大國稱侯?!?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禮樂》:“諸公六六為行,諸侯四四為行?!?/p>
(2).諸多年老長者?!妒酚洝ぬ锸辶袀鳌罚骸?叔 為人刻廉自喜,喜游諸公?!?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諸公謂丈人行也?!?/p>
(3).泛稱各位人士。 唐 杜甫 《醉時歌》:“諸公袞袞登臺省,廣文先生官獨冷?!?元 貢師泰 《送江西傅與礪赴廣州教授》詩:“買得 吳 船便欲東,更騎羸馬別諸公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谑呋兀骸叭幌壬?,小弟有個疑難在此,諸公大家參一參。”
挽牽
牽引;拉纖?!缎绿茣つ娉紓魃稀ぐ驳撋健罚骸巴硪娣?,腹緩及膝,奮兩肩若挽牽者乃能行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河漕·海運》:“誠以風(fēng)柔之時,出并海之道,汛期不爽,占候不失,即千艘萬櫓,保無他患,可以接濟京儲,羽翼漕河,省換牽之力,免守幫之苦。”
彭龜年名句,別劉寺簿子澄赴州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5手機瀾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