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珠留道味,江璧返真源。
出自唐朝李乂《送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(yīng)制》
初日承歸旨,秋風(fēng)起贈言。漢珠留道味,江璧返真源。
地出南關(guān)遠,天回北斗尊。寧知一柱觀,卻啟四禪門。
注釋參考
道味
(1).佛道教義之真意?!妒勒f新語·方正》“昔嘗與 元 明 二帝、 王 庾 二公周旋” 劉孝標 注引《高逸沙門傳》:“ 晉 元 明 二帝,游心玄虛,託情道味。” 唐 崔融 《報李少府書》:“夕飽儒珍,朝充道味?!?宋 周邦彥 《汴都賦》:“上方咀嚼乎道味,斟酌乎圣澤,而意猶未快,又欲浮槎而上,窮日月之盈昃,尋天潢之流派?!?/p>
(2).超凡出世的情志。 唐 李乂 《送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(yīng)制》詩:“ 漢 珠留道味, 江 璧返真源。” 元 楊載 《題廣寒龍先生詩卷》詩之三:“古來聞有列仙儒,棲宿巖巒道味腴?!?清 魏源 《默觚上·學(xué)篇十》:“故世味不澹者,道味不濃;熟處不生者,生處不熟?!?/p>
(3).指文章的內(nèi)容與文辭的色彩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附會》:“贊曰:篇統(tǒng)間關(guān),情數(shù)稠疊。原始要終,疎條布葉,道味相附,懸緒自接?!?/p>
璧返
猶璧還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鞏仙》:“此府中物,來時倉猝,未暇璧返,煩寄去?!?/p>
真源
謂本源,本性。 南朝 梁 劉潛 《和昭明太子鐘山解講》詩:“廻輿下重閣,降道訪真源?!?唐 趙元一 《奉天錄序》:“緬尋太古之初,真源一味,自然樸略,不同浮華,雖垂不載?!?宋 蘇軾 《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》之四:“真源未純熟,習(xí)氣餘陋劣。譬如已放鷹,中夜時掣紲?!?明 李贄 《答鄧石陽書》:“於倫物上加明察,則可以達本而識真源?!敝袊焚Y料叢刊《太平天囯·太平救世歌》:“故往古之時,人性尤明,真源未失,皆知敬拜天父上主皇上帝。”
李乂名句,送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(yīng)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