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皎然《戛銅碗為龍吟歌》:
逸僧戛碗為龍吟,世上未曾聞此音。
一從太尉房公賞,遂使秦人傳至今。
初戛徐徐聲漸顯,樂音不管何人辨。
似出龍泉萬丈底,乍怪聲來近而遠(yuǎn)。
未必全由戛者功,真生虛無非碗中。
寥亮掩清笛,縈回凌細(xì)風(fēng)。
遙聞不斷在煙杪,萬籟無聲天境空。
乍向天臺宿華頂,秋宵一吟更清迥。
能令聽者易常性,憂人忘憂躁人靜。
今日鏗锽江上聞,蛟螭奔飛如得群。
聲過陰嶺恐成雨,響駐晴天將起云。
坐來吟盡空江碧,卻尋向者聽無跡。
人生萬事將此同,暮賤朝榮動還寂。
注釋參考
聽者
聽者 (tīngzhě) 特指聽眾之一 auditioning常性
(1).一定的規(guī)律。《逸周書·常訓(xùn)》:“天有常性,人有常順?!?/p>
(2).本性?!肚f子·馬蹄》:“彼民有常性,織而衣,耕而食,是謂周德?!?明 馮琦 《宋史紀(jì)事本末·太祖代周》:“令公被酒,失其常性,幸勿訝?!?/p>
(3).持久性。 劉厚明 《小雁齊飛》第一幕:“五分鐘熱氣--干什么都沒常性!”
憂人
(1).憂慮他人。
(2).心情憂傷的人。《樂府詩集·雜曲歌辭二·傷歌行》:“憂人不能寐,耿耿夜何長?!?南朝 宋 鮑照 《東門行》:“絲竹徒滿坐,憂人不解顏?!?/p>
忘憂
(1).忘卻憂愁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其為人也,發(fā)憤忘食,樂以忘憂?!?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十一:“夫酒忘憂,故能消之也。” 唐 張說 《喜度嶺》詩:“見花便獨(dú)笑,見草即忘憂?!?/p>
(2).萱草的別名。 唐 陳子昂 《魏氏園林人賦一物得秋亭萱草》詩:“忘憂誰見賞,空此北堂中?!?宋 趙彥衛(wèi) 《云麓漫鈔》卷四:“《本草經(jīng)》云:萱,一名忘憂?!?元 錢抱素 《瑣窗寒·題玉山草堂》詞:“書帶生香,忘憂弄色,四窗虛悄?!?清 黃宗羲 《小園記》:“因買瓦盆百餘,以植草花:水僊、艾人……忘憂、含笑?!?/p>
躁人
指急躁的人?!兑住だM辭下》:“吉人之辭寡,躁人之辭多。” 漢 王充 《論衡·自紀(jì)》:“被躁人之名,以多為不善。” 宋 司馬光 《乞不更責(zé)降王陶札子》:“臣愚伏望陛下於執(zhí)政進(jìn)呈 王陶 謝上表之際,但諭以躁人之辭,不足深罪,前已左遷在外,豈可更加貶責(zé)?!?/p>
皎然名句,戛銅碗為龍吟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