慶歷諸賢方得路,便不容他老子
出自宋代劉克莊《賀新郎(送唐伯玉還朝)》:
驛騎聯(lián)翩至。
道臺家、籌邊方急,酒行姑止。
作麼攜將琴鶴去,不管州人墮淚。
富與貴、平生無味。
可但紅塵難著腳,便山林、未有安身地。
搔白發(fā),兀相對。
前身小范疑公是。
憶當(dāng)年、天章閣上,建明尤偉。
慶歷諸賢方得路,便不容他老子。
須著放、延州城里。
一句殷勤牢記取,在朝廷、最好圖西事。
何必向,玉關(guān)外。
注釋參考
慶歷
[the title of Emperor Zhao zhen's reign in Song Dynasty] (1041——1048年) 宋仁宗趙禎的年號
慶歷中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·活板》
慶歷四年春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得路
(1).指仕途得志。 唐 孟郊 《傷時》詩:“男兒得路即榮名,邂逅失途成不調(diào)。”
(2).當(dāng)?shù)?,?dāng)權(quán)。 唐 蘇鶚 《杜陽雜編》卷上:“是時文學(xué)相高,公道大振,得路者咸以推賢進(jìn)善為意?!?宋 劉克莊 《賀新郎·送唐伯玉還朝》詞:“憶當(dāng)年, 天章閣 上, 建明 尤偉, 慶歷 諸賢方得路,便不容他老子?!?/p>
不容
不容 (bùróng) 不許;不讓 do not allow 不容置疑(不容許有什么懷疑) 不容許存在;不接納(為世所不客) not allow exist老子
老子 (Lǎozǐ) 中國春秋時思想家、道家學(xué)派創(chuàng)始人。一說老子即老聃,姓李名耳,字聃,楚國苦縣(今河南鹿邑東)人。曾為周“守藏室之史”(管藏書的史官),后隱退著《老子》一書。他把宇宙萬物的本體看做“道”,認(rèn)為它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,是產(chǎn)生整個物質(zhì)世界的總根源。他在觀察社會和自然變化時,又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,認(rèn)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之中,它們互相依存,互相轉(zhuǎn)化。政治上他主張“無為”,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,回到“小國寡民”的幻境之中。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Laozi 老子 (lǎozi) 父親 father 老年男子的自稱。即老夫 I;me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劉克莊名句,賀新郎(送唐伯玉還朝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乖咔壁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