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君日千里,良會何由同
出自唐代李白《魯中送二從弟赴舉之西京 (一作送族弟锽)》:
魯客向西笑,君門若夢中。
霜凋逐臣發(fā),日憶明光宮。
復(fù)羨二龍去,才華冠世雄。
平衢騁高足,逸翰凌長風(fēng)。
舞袖拂秋月,歌筵聞早鴻。
送君日千里,良會何由同。
注釋參考
送君
鼓的別稱。 宋 無名氏 《致虛雜俎》:“瑟曰文鵠,笙曰采庸,鼓曰送君,鐘曰華由,磬曰洗東,皆仙樂也。”
千里
千里 (qiānlǐ) 指千里馬 the winged steed 先王之千里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良會
(1).美好的聚會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洛神賦》:“悼良會之永絶兮,哀一逝而異鄉(xiāng)。” 唐 杜甫 《送高司直尋封閬州》詩:“良會苦短促,溪行水奔注。” 明 葉憲祖 《鸞鎞記·圓成》:“今何夕,是吉期,稱良會?!薄独蠚堄斡洝返诰呕兀骸?申先生 困不困?如其不困,今夜良會,可以不必早睡?!?/p>
(2).良機。《南齊書·崔祖思傳》:“北閒起義者眾,深恐良會不再至,卿善奬 沛 中人,若能一時攘袂,當(dāng)遣一佳將直入也?!薄读簳む嵔B叔傳》:“朝廷遣卿見圖,今日閑宴,是見取良會也?!?/p>
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?!冻o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譬如治家,耕當(dāng)問奴,織當(dāng)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之三:“路遠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(zé)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李白名句,魯中送二從弟赴舉之西京 (一作送族弟锽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