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景臺(tái)者,蓋太室南麓,天門右崖,杰峰如臺(tái),氣凌倒景
出自唐代盧鴻一《嵩山十志十首。倒景臺(tái)》:
倒景臺(tái)者,蓋太室南麓,天門右崖,杰峰如臺(tái),氣凌倒景。
。
登路有三處可憩,或曰三休臺(tái),可以邀馭風(fēng)之客,。
會(huì)絕塵之子。
超逸真,蕩遐襟,此其所絕也。
及世人登焉,。
則魂散神越,目極心傷矣。
詞曰:。
天門豁兮仙臺(tái)聳,杰屹崒兮零澒涌。
窮三休兮曠一觀,。
忽若登昆侖兮中期汗漫仙。
聳天關(guān)兮倒景臺(tái),。
鯊顥氣兮軼囂埃。
皎皎之子兮自獨(dú)立,云可朋兮霞可吸,。
曾何榮辱之所及。
注釋參考
倒景
倒景 (dào yǐng)道家指天空極高處。日月之光反由下往上照,而由此處往下看日月,其影皆倒,故稱稱天上極高處為「倒景」。
漢書.卷二十五.郊祀志下:「及言世有僊人,服食不終之藥,遙興輕舉,登遐倒景,覽觀縣圃,浮遊蓬萊?!?文選.沈約.遊沈道士館詩:「一舉陵倒景,無事適高嵩?!?夕陽返照。
宋書.卷六十七.謝靈運(yùn)傳:「風(fēng)生浪於蘭渚,日倒景於椒塗?!?物體倒映於水中。
文選.孫綽.遊天臺(tái)山賦:「或倒景於重溟,或匿峰於千嶺?!?水中倒立的影子。
南朝宋.謝靈運(yùn).從遊京口北固應(yīng)詔詩:「張組眺倒影,列筵矚歸潮?!?h3>太室亦作“ 大室 ”。1.太廟中央之室,亦指太廟?!稌ぢ逭a》:“王入太室祼?!?孔 傳:“太室,清廟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太室,室之大者,故為清廟。廟有五室,中央曰太室?!薄洞呵铩の墓辍罚骸按笫椅輭??!?杜預(yù) 注:“大廟之室?!?/p>
(2).山名。即 嵩山 。在今 河南省 登封縣 北。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“ 四岳 、 三涂 、 陽城 、 大室 、 荊山 、 中南 ,九州之險(xiǎn)也,是不一姓。” 陸德明 釋文:“大室即中岳 嵩高山 也,在 豫州 ?!薄妒酚洝こ兰摇罚骸?幽王 為 太室 之盟?!?裴駰 集解引 杜預(yù) 曰:“ 太室 , 中岳 也?!?/p>
天門
天門 (tiānmén) 神話傳說中天宮的門 gate of heavenly palace 帝王宮殿大門 gate of palace 指人額頭的中間 middle of forehead 人的心(道士用語) heart如臺(tái)
(1).奈何。怎樣辦;如何處置?!稌摹罚骸敖袢昶湓?, 夏 罪其如臺(tái)?” 孫星衍 疏:“ 史遷 ‘如臺(tái)’作‘奈何’?!?曾運(yùn)乾 正讀:“如臺(tái),奈何也?!?漢 揚(yáng)雄 《法言·問道》:“ 莊周 、 申 、 韓 不乖寡圣人而漸諸篇,則 顏 氏之子 閔 氏之孫其如臺(tái)?”
(2).奈何。為什么?!稘h書·敘傳下》:“開國(guó)承家,有法有制,家不臧甲,國(guó)不專殺。矧乃齊民,作威作惠,如臺(tái)不匡,禮法是謂!” 王念孫 《讀書雜志·漢書十五》:“如臺(tái)猶奈何也。言游俠之徒,以齊民而作威作惠如此,奈何不匡之以禮法也。”
盧鴻一名句,嵩山十志十首。倒景臺(tái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剃胡子模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