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分春是雨,采香徑、綠陰鋪。
出自宋代張炎《木蘭花慢·二分春是雨》
林逋。樹老山孤。渾忘卻、隱西湖。嘆扇底歌殘,蕉間夢醒,難寄中吳。秋痕尚懸鬢影,見莼絲、依舊也思鱸。粘壁蝸涎幾許,清風(fēng)只在樵漁。
注釋參考
二分
(1).春分和秋分?!蹲髠鳌ふ压荒辍罚骸岸?、二分,日有食之,不為災(zāi)。” 杜預(yù) 注:“二至,冬至、夏至;二分,春分、秋分?!薄段倪x·左思<魏都賦>》:“闡鉤繩之筌緒,承二分之正要?!?李善 注:“二分,春、秋之中者也?!薄对贰な雷婕o(jì)三》:“敕二分、二至及圣誕節(jié)日,祭星于司天臺?!?/p>
(2).分而為二。 晉 郭璞 《江賦》:“源二分於 崌 崍 ,流九派乎 潯陽 ?!?/p>
(3).猶言兩份。 唐 徐凝 《憶揚州》詩: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無賴是 揚州 ?!?宋 蘇軾 《水龍吟·楊花詞》:“春色三分,二分塵土,一分流水。”
(4).十分之二,二成。 宋 蘇軾 《擬進士對御試策》:“今青苗有二分之息,而不謂之放債取利,可乎?”《元史·成宗紀(jì)四》:“ 江 南佃戶私租太重,以十分為率減二分,永為定例?!?/p>
采香徑
古跡名。在 江蘇省 蘇州市 西南 靈巖山 前。 唐 劉禹錫 《館娃宮》詩:“唯餘 采香徑 ,一帶繞山斜。”亦作“ 采香逕 ”、“ 采香涇 ”。 宋 范成大 《吳郡志·古跡一》:“ 采香逕 ,在 香山 之傍小溪也。 吳王 種香於 香山 ,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。今自 靈巖山 望之,一水直如矢,故俗又名 箭涇 ?!?宋 姜夔 《慶宮春》詞:“ 采香涇 里春寒,老子婆娑,自歌誰答!” 清 顧文彬 《哭三子承》詩之二二:“ 胥 鄉(xiāng)遙指 采香涇 ,一櫂蒓波渡 洞庭 。” 清 徐松 張大純 《百城煙水·吳縣》:“ 采香庵 ,以庵近 采香逕 ,又取‘撮羣經(jīng)而為果,采百花以為漿’之意,額曰‘采香’?!?/p>
張炎名句,木蘭花慢·二分春是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小猿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