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栻《題榕溪閣》:
寒溪澹容與,老木枝相樛。
其誰合二美,名此景物幽。
太史昔南騖,於焉曾少休。
想當(dāng)下榻初,清與耳目謀。
品題得要領(lǐng),亦有翰墨留。
我來訪遺址,密竹鳴鉤辀。
稍令舊觀復(fù),還與佳客游。
樹影散香篆,水光泛茶甌。
市聲不到耳,永日風(fēng)颼颼。
所忻簿書隙,有此足夷猶。
平生丘壑原,如痼不可瘳。
雖知等喧寂,終覺靜理優(yōu)。
更思濯滄優(yōu)。
榕根浮小舟。
注釋參考
來訪
來訪 (láifǎng) 來此訪問;造訪 come to visit;come to call 歡迎來訪遺址
遺址 (yízhǐ)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、村落或寺廟等建筑基地 ruins;relics 古城遺址密竹
密生之竹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登石門最高頂》詩:“連巖覺路塞,密竹使徑迷?!?南朝 梁 何遜 《夕望江橋示蕭諮議楊建康江主簿》詩:“風(fēng)聲動密竹,水影漾長橋?!?唐 柳宗元 《永州龍興寺東丘記》:“屏以密竹,聯(lián)以曲梁,桂檜松杉楩柟之植,幾三百本,嘉卉美石,又經(jīng)緯之?!?/p>
鉤辀
(1).鷓鴣鳴聲。 唐 韓愈 《杏花》詩:“鷓鴣鉤輈猿叫歇,杳杳深谷攢青楓?!?宋 歐陽修 《送梅秀才歸宣城》詩:“罷亞霜前稻,鉤輈竹上禽?!?清 曹寅 《白杜鵑意謂聲似鷓鴣》詩:“何處啼山雪滿身,鉤輈愁過落花晨?!?/p>
(2).象聲詞。形容某些南方方言的語音。 唐 劉禹錫 《蠻子歌》:“蠻語鉤輈音,蠻衣斑斕布?!?清 沉起鳳 《諧鐸·雉媒》:“綵衣翩若,軟語鉤輈。” 劉師培 《文說》:“故宣之于口,或音涉鉤輈。”
張栻名句,題榕溪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eB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