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川永路何極,落日孤舟解攜。
出自唐朝劉長卿《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》
清川永路何極,落日孤舟解攜。鳥向平蕪遠(yuǎn)近,
人隨流水東西。白云千里萬里,明月前溪后溪。
惆悵長沙謫去,江潭芳草萋萋。
注釋參考
永路
長途,遠(yuǎn)路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詠懷》之十五:“出門臨永路,不見行車馬?!?南朝 梁 任昉 《贈徐徵君》詩:“促生悲永路,早交傷晚別?!?唐 李白 《江上寄元六林宗》詩:“客行悲清秋,永路苦不達(dá)?!?元 曹之謙 《宿云臺觀》詩:“趨程疲永路,記宿喜琳宮?!?/p>
何極
(1).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沒有窮盡、終極?!冻o·九辯》:“中瞀亂兮迷惑,私自憐兮何極?” 晉 潘岳 《寡婦賦》:“仰皇穹兮嘆息,私自憐兮何極?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<王文憲集>序》:“士感知己,懷此何極?”
(2).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是出于。 唐 韓愈 《奏汴州得嘉禾嘉瓜狀》:“感自皇恩,微莖何極於造化;親逢嘉瑞,小臣喜遇於休明?!?/p>
落日
落日 (luòrì) 夕陽 setting sun孤舟
孤獨的船。 晉 陶潛 《始作鎮(zhèn)軍參軍經(jīng)曲阿作》詩:“眇眇孤舟游,緜緜歸思紆?!?宋 陸游 《戲題江心寺僧房壁》詩:“史君千騎駐霜天,主簿孤舟冷不眠?!?明 高啟 《出郭舟行避雨樹下》詩:“一片春云雨滿川,漁簑欲借苦多緣。多情水廟門前柳,庶我孤舟半日眠?!?/p>
解攜
亦作“解擕”。1.分手;離別。 唐 杜甫 《水宿遣興奉呈群公》詩:“異縣驚虛往,同人惜解攜。” 前蜀 韋莊 《贈云陽縣裴明府》詩:“南北三年一解攜,海為深谷岸為蹊。” 宋 范仲淹 《送歐伯起》詩:“天與神交忽解攜,一溪風(fēng)月更同誰?!?明 皇甫涍 《西湖歌寄方思道》:“ 信安 使君還舊溪,應(yīng)對花卮惜解攜?!?/p>
(2).指別離之人。 唐 李咸用 《謝友生遺端溪硯瓦》詩:“得自新知己,如逢舊解攜?!?/p>
見“ 解攜 ”。
劉長卿名句,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