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朝弼亮推公望,一品哀榮厚葬儀
出自宋代蘇頌《知樞密院孫溫靖公挽辭二首》:
疇昔逍遙曳杖時,鑾輿臨哭從官悲。
三朝弼亮推公望,一品哀榮厚葬儀。
陪幄謀猷存故事,出藩慈惠有馀思。
伯喈辭刻雖無愧,還作鄉(xiāng)人墮淚碑。
注釋參考
三朝
(1).正月一日。為歲、月、日之始,故曰三朝。《文選·班固<東京賦>》:“春王三朝,會同 漢 京?!?李善 注:“三朝,歲首朔日也?!薄稘h書·孔光傳》:“歲之朝,曰三朝?!?顏師古 注:“歲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,故曰三朝?!?唐 耿湋 《元日早朝》詩:“九陌朝臣滿,三朝候鼓賒?!?宋 楊萬里 《誠齋荊溪集序》:“戊戌三朝,時節(jié)賜告,少公事,是日即作詩。”
(2).謂三日。 唐 李白 《上三峽》詩:“三朝上 黃牛 ,三暮行太遲。三朝又三暮,不覺鬢成絲?!?/p>
(3).舊時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稱“三朝”。 宋 吳自牧 《夢粱錄·嫁娶》:“三日,女家送冠花、彩段、鵝蛋……并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,謂之‘送三朝禮’也?!薄端挠斡洝び竦燮鹳悓毻鲿罚骸皡s説那小公子 靈光 ,纔三朝便能言語?!?清 孫枝蔚 《新嫁娘》詩:“從今愁婦職,人莫羨三朝?!?/p>
(1).外朝、內(nèi)朝、燕朝?!吨芏Y·秋官·朝士》“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” 漢 鄭玄 注:“ 周 天子諸侯,皆有三朝。外朝一,內(nèi)朝二。內(nèi)朝之在路門內(nèi)者或謂之燕朝?!?宋 葉夢得 《石林燕語》卷二:“古者天子三朝:外朝、內(nèi)朝、燕朝。外朝在王宮庫門外,有非常之事以詢?nèi)f民於宮中。內(nèi)朝在路門外,燕朝在路門內(nèi),蓋內(nèi)朝以見羣臣,或謂之路朝,燕朝以聽政,猶今之奏事,或謂之燕寢?!?/p>
(2).指前后三代君主統(tǒng)治的時期。 唐 李德裕 《離平泉馬上作》詩:“十年紫殿掌洪鈞,出入三朝一品身?!?唐 李遠 《贈寫御容李長史》詩:“三朝供奉無人敵,始覺 僧繇 浪得名?!?宋 蘇軾 《題永叔會老堂》詩:“三朝出處共雍容,歲晚交情見二公?!?/p>
弼亮
(1).輔佐?!稌ぎ吤罚骸板隽了氖溃氏?。” 孔 傳:“言公……輔佐 文 、 武 、 成 、 康 ,四世為公卿。” 孔穎達 疏:“亮,佐也?!?晉 袁宏 《后漢紀·靈帝紀下》:“師范之功既昭於內(nèi),弼亮之勤亦著于外?!?宋 司馬光 《除文彥博制》:“弼亮三朝,周旋二紀,再司魁柄,仍冠中樞?!?明 無名氏 《真傀儡》:“平章 杜衍 ,功成弼亮,密贊尤多,天佑忠貞,躋茲上壽。” 清 汪懋麟 《奉送益都公致政歸里》詩:“弼亮三公力,憑依九廟靈?!?/p>
(2).指相位。 宋 樓鑰 《送張定叟尚書鎮(zhèn)襄陽》詩:“功高歸未晚,會見登弼亮。他時名父子,繼踵 凌煙 像?!?/p>
公望
(1).可與三公的重要職位相稱的名望?!赌鲜贰ぶx舉傳》:“上曰:‘ 舉 非止歷官已多,亦人倫儀表,久著公望,悵恨未授之?!?唐 白居易 《除許孟容河南尹兼常侍制》:“某官 許孟容 才志甚大,言論甚高,在臺閣間藹然公望。”
(2).公眾的希望;公眾中的聲望。 唐 韓愈 《舉張正甫自代狀》:“﹝ 張正甫 ﹞久處散地,實非所宜,乞以代臣,以副公望?!?金 王若虛 《贈昭毅大將軍高公墓碣》:“﹝節(jié)度﹞治聲甚美,公望甚重?!?/p>
一品
(1).封建社會中官品的最高一級。自 三國 魏 以后,官分九品,最高者為一品。《晉書·惠帝紀》:“乃發(fā)王公奴婢手舂給兵廩,一品以下不從征者,男子十三以上皆從役。” 唐 賈島 《上杜駙馬》詩:“妻是九重天子女,身為一品令公孫?!?清 龔自珍 《明良論三》:“而凡 滿洲 、 漢 人之仕宦者,大抵由其始宦之日,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,極速者亦三十年。”參閱《隋書·百官志中》。
(2).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。 唐 裴铏 《傳奇·昆侖奴》:“ 大歷 中有 崔生 者,其父為顯僚,與蓋代之勛臣一品者熟。生時為千牛,其父使往省一品疾。”
(3).猶言一等;第一等。《南齊書·蕭惠基傳》:“當時能棊人 瑯邪 王 抗 第一品, 吳郡 褚思莊 、 會稽 夏 赤 松 竝第二品?!?宋 王明清 《摭言雜說》:“京師 樊樓 畔有一小茶肆,甚瀟灑清潔,皆一品?!?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冥誓》:“(生)姐姐費心。因何錯愛小生至此?(旦)愛的你一品人才?!?老舍 《正紅旗下》三:“他比客人高著一品,須拿出為官多年,經(jīng)驗豐富,從容不迫的神態(tài)來?!?/p>
(4).一種?!吨芏Y·天官·外府》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” 唐 賈公彥 疏:“泉始蓋一品, 周景王 鑄大錢,而有二品。” 宋 張載 《經(jīng)學理窟·祭祀》:“羞無他物,則雖羞一品足矣?!?宋 沉括 《夢溪補筆談·異事》:“當時 揚州 芍藥,未有此一品,今謂之‘金纏腰’者是也。”
哀榮
哀榮 (āiróng) 死后辦得很隆重的喪事 ceremonious funeral 褒獎之命,雖已表于哀榮,遺奠之恩,宜再申于軫悼。——白居易《祭盧虔文》葬儀
葬儀 (zàngyí) 葬禮 funeral蘇頌名句,知樞密院孫溫靖公挽辭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8青藤壁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