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戴復(fù)古《賢女祠》:
士有敗風(fēng)節(jié),慚魂埋九京。
幽閨持大誼,千載著嘉名。
父不重然諾,女能輕死生。
寒潭墮秋月,心跡兩清明。
注釋參考
寒潭
寒涼的水潭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》詩:“凄凄陽卉腓,皎皎寒潭絜。” 唐 王勃 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》:“潦水盡而寒潭清,煙光凝而暮山紫。” 許地山 《鬼贊》:“有一次,我獨(dú)自在空山里走,除遠(yuǎn)處寒潭的魚躍出水聲略可聽見以外,其余種種,都被月下的冷露幽閉住?!?/p>
秋月
(1).秋夜的月亮。 晉 陶潛 《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》詩:“叩栧新秋月,臨流別友生。” 唐 杜甫 《十七夜對月》詩:“秋月仍圓夜,江村獨(dú)老身?!?清 陸圻 《與歌者陳郎》詩:“玉管謾吹秋月白,紅牙曾對綺筵新。” 殷夫 《放腳時代的足印》詩:“秋月的深夜,沒有蟲聲攪破寂寞,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?!?/p>
(2).秋季?!段簳らL孫嵩傳》:“比及秋月,徐乃乘之,則 裕 首可不戰(zhàn)而懸?!薄赌淆R書·州郡志上》:“土甚平曠,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,與 京口 對岸, 江 之壯闊處也?!?/p>
心跡
[the true state of one's mind;true motives or feelings] 思想與行為;猶心事;心情
詳細(xì)解釋見“ 心跡 ”。
亦作“ 心跡 ”。1.思想與行為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齋中讀書》詩:“昔余游京華,未嘗廢丘壑;矧乃歸山川,心跡雙寂漠?!?唐 韓愈 《寄崔二十六立之》詩:“西城員外丞,心跡兩屈奇?!?宋 蘇軾 《應(yīng)詔論四事狀》:“思有以少補(bǔ)圣政,助成應(yīng)天之實,使 堯 舜 之仁,名言皆行,心跡相應(yīng),庶幾天下感通。” 清 陳夢雷 《西郊雜詠》之十九:“心跡不相從,我思難具陳?!?/p>
(2).猶心事;心情?!端螘じ盗羵鳌罚骸翱寂f聞於前史,訪心跡於污隆?!?唐 李白 《與韓荊州書》:“此疇曩心跡,安敢不盡於君侯哉?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哄丁》:“我正為暴白心跡,故來與祭?!?沙汀 《酒后》:“而且一再發(fā)誓要把五畝絕業(yè)捐給善堂,以明心跡?!?/p>
清明
清明,清明節(jié) (Qīngmíng,Qīngmíngjié) 中國的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在4月4、5或6日。在節(jié)日里人們掃墓和向死者供獻(xiàn)特別祭品 Ching Ming戴復(fù)古名句,賢女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