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閑而少欲,心安而不懼,形勞而不倦,氣從以順,各從其欲,皆得所愿。
出自先秦 佚名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·上古天真論》:
摘自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·上古天真論》
解釋:心志閑適而少有欲望,心里安定沒有恐懼,形體疲憊但不倦怠,因此真氣調(diào)順,各人隨其所欲,都能滿足自己的愿望。
原文摘要:
術(shù)數(shù),食飲有節(jié)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今時(shí)之人不然也,以酒為漿,以妄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滿,不時(shí)御神,務(wù)快其心,逆于生樂,起居無節(jié),故半百而衰也。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,皆謂之虛邪賊風(fēng),避之有時(shí),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(nèi)守,病安從來。是以志閑而少欲,心安而不懼,形勞而不倦,氣從以順,各從其欲,皆得所愿。故美其食,任其服,樂其俗,高下不相慕,其民故曰樸。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,愚智賢不肖,不懼于物,故合于道。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(dòng)作不衰者,以其德全不危也。帝曰:人年老而無子者,材力盡邪?將天數(shù)然也?岐伯曰:女子七歲,腎氣盛,齒更發(fā)長。二七,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沖脈盛,月事以時(shí)下,故有子。三
注釋參考
心安
心安 (xīn’ān) 內(nèi)心安適坦然 comfort 心安意適不倦
不厭倦;不勞累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施舍不倦,求善不厭?!?唐 韓愈 《上考功崔虞部書》:“其行道為學(xué)既已大成,而又之死不倦?!?清 徐士鑾 《宋艷·駁辨》:“公放傲其間,不復(fù)有榮念,對(duì)客則終日清談不倦?!?陳毅 《紀(jì)念李大釗同志殉難三十周年》詩:“自學(xué)渾不倦,誨人何其勤?!?/p>
得所
(1).謂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適的位置。語出《詩·魏風(fēng)·碩鼠》:“樂土樂土,爰得我所?!薄稘h書·王莽傳上》:“四海輻湊,靡不得所?!?三國 蜀 諸葛亮 《前出師表》:“愚以為營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陣和睦,優(yōu)劣得所?!?唐 杜甫 《敬贈(zèng)鄭諫議十韻》:“野人寧得所,天意薄浮生?!?明 李贄 《答耿中丞書》:“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,所以不得所者,貪暴者擾之,而‘仁者’害之也?!?/p>
(2).適當(dāng);適宜。 北魏 高湛 《養(yǎng)生論》:“尋常飲食,每令得所,多湌令人彭亨短氣,或致暴疾。” 金 王若虛 《寧晉縣令吳君遺愛碑》:“蓋其剛?cè)徇m中,緩急得所,勤故不廢事,簡故不擾民,明無不察,毫髮莫欺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續(xù)錄三》:“ 錢敦堂 編修歿,其門生為經(jīng)紀(jì)棺衾,贍恤妻子,事事得所?!?/p>
佚名名句,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·上古天真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今朝天色知可意,張丈殷兄總閒叟作者:方回作品:三月二十日張君輗約飲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為
- 一生能著幾兩屐,萬戶何如千首詩
- 清似玉壺承沆瀣,游人掬飲凜生風(fēng)作者:佚名作品:仙跡巖題詩二十三首冷泉
- 若謂向上一關(guān),敢保老兄未徹
- 別久相思今見君,近詩盈軸語彌新作者:李廌作品:崔先生所守甚高其為人表里澹泊然其文曄如有
- 天地變化縣城改,獨(dú)有故人交態(tài)在
- 向竹過賓館,尋山到妓堂作者:錢起作品:奉陪郭常侍宴浐川山池
- 淫聲已闋雅聲來,游魚噞喁鶴裴回。作者:皎然作品:觀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軋箏歌
- 牲牢奠商后,典籍講秦余作者:梅堯臣作品:依韻和希深游府學(xué)
- 結(jié)交歡伯無他腸,小槽竅比顧建康作者:曾幾作品:郡中禁私釀嚴(yán)甚戲作
- 10美校女生模擬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