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楊凝式《題懷素酒狂帖后》:
十年揮素學(xué)臨池,始識王公學(xué)衛(wèi)非。
草圣未須因酒發(fā),筆端應(yīng)解化龍飛。
注釋參考
草圣
對在草書藝術(shù)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稱。如 漢 代 張芝 、 唐 代 張旭 等。 晉 衛(wèi)恒 《四體書勢》:“ 弘農(nóng) 張伯英 ……臨池學(xué)書,池水盡黑。下筆必為楷則,常曰‘怱怱不暇草書’,寸紙不見遺,至今世尤寶其書, 韋仲將 謂之草圣?!?張彥遠 《法書要錄》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《采古來能書人名》:“ 弘農(nóng) 張芝 ,高尚不仕,善草書,精勁絶倫……人謂為草圣?!?唐 杜甫 《飲中八仙歌》之七:“ 張旭 三杯草圣傳,脫帽露頂王公前,揮毫落紙如云煙?!?清 趙翼 《稚存往寧國時曾約同游黃山遲余不到歸以負約相嘲和韻報之》:“始知草圣運腕神,端仗劒娘斗眉嫵。”
筆端
筆端 (bǐduān) 指寫文章、寫字、繪畫時筆的運用以及所表現(xiàn)出來的意境 artistic conception of writing or painting 一一呈諸筆端解化
(1).解脫轉(zhuǎn)化。指舍棄肉身,修行成道。 宋 黃庭堅 《書問政先生誥后》:“ 楊氏 ( 楊行密 )之未解化而去,弟子葬之。舉棺,唯衣履存焉。”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呂巖論》:“雖解化一事,似或玄微,正非假房中黃白之小端,從而服食頤養(yǎng),能盡其道者也?!?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玉壺遐覽三》:“ 王子喬 事,舊説 浮丘公 攜與乘鶴,共登 嵩山 ,此事又不同,解化時年正十五六云云?!?/p>
(2).分解;變化?!段饔斡洝返诙兀骸坝种灰娔趋俭t一時解化作九股陰風(fēng),寂然不同?!?郭沫若 《北伐途次》十八:“ 土耳其 近年的國權(quán)運動的成功也有同樣的意義,便是近東問題已經(jīng)解化成遠東問題了?!?/p>
(3).理解;領(lǐng)悟。 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下:“學(xué)問也要點化,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當(dāng)。不然,亦點化許多不得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