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薛能《酬曹侍御見寄》:
儒道苦不勝,邇來惟慕禪。
觸途非巧者,于世分沉然。
要地羞難入,閑居鈍更便。
清和挑菜食,悶寂閉花眠。
累遣期拋俸,機(jī)忘怕與權(quán)。
妨春愁筦榷,響夜憶林泉。
匪石從遭刖,珠膏枉被煎。
討論唯子厚,藏退合吾先。
舊制群英伏,來章六義全。
休旬一擬和,鄉(xiāng)思亂情田。
注釋參考
舊制
舊制 (jiùzhì) 舊的制度;特指我國(guó)古代使用的一套計(jì)量制度 old system; the Chinese old measure system 秦漢舊制群英
1.謂眾賢能之士。 2.今多指眾英雄模范人物。 3.百花。來章
寄或送來的詩篇文章。指別人的詩文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酬從弟惠連詩》之四:“猶復(fù)惠來章,祇足攪余思?!?/p>
六義
(1).亦稱“ 六詩 ”?!丁丛姟荡笮颉罚骸霸娪辛x焉:一曰風(fēng),二曰賦,三曰比,四曰興,五曰雅,六曰頌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風(fēng)、雅、頌者,詩篇之異體;賦、比、興者,詩文之異辭耳。大小不同而得并為六義者,賦、比、興是詩之所用,風(fēng)、雅、頌是詩之成形,用彼三事,成此三事,是故同稱為義,非別有篇卷也?!苯苏J(rèn)為:風(fēng)是各國(guó)的歌謠,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,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,是《詩經(jīng)》的三種體制;賦是敷陳其事,比是指物譬喻,興是借物起興,是《詩經(jīng)》的三種表現(xiàn)內(nèi)容的方法。后指以《詩經(jīng)》為代表的文學(xué)創(chuàng)作的精神和原則。 唐 孟郊 《讀張碧集》詩:“ 天寳 太白 歿,六義已消歇。大哉《國(guó)風(fēng)》本,喪而王澤竭?!?唐 羅隱 《廣陵李仆射借示近詩因投獻(xiàn)》詩:“閒尋綺思千花麗,靜想高吟六義清。”
(2).指六書?!稌x書·衛(wèi)恒傳》:“有 沮誦 、 倉頡 者,始作書契,以代結(jié)繩,蓋覩鳥跡以興思也。因而遂滋,則謂之字,有六義焉。一曰指事,上、下是也。二曰象形,日、月是也。三曰形聲,江、河是也。四曰會(huì)意,武、信是也。五曰轉(zhuǎn)注,老、考是也。六曰假借,令、長(zhǎng)是也?!?清 曹寅 《夜飲和培山眼鏡歌》:“六義精嚴(yán)神不滅,萬象蕓蕓親手澤?!眳⒁姟?六書 ”。
薛能名句,酬曹侍御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