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原妙《偈頌六十七首》:
愛之欲其生,惡之欲其死。
愛惡兩重關,總向遮里起。
直饒識得根源,更買草鞋行腳三十年,何曾踏著遮里。
注釋參考
直饒
猶縱使,即使。 唐 李咸用 《依韻修睦上人山居》之七:“兼濟直饒同巨楫,自由何似學孤云。” 宋 王禹偁 《戰(zhàn)城南》詩:“直饒侵到 木葉山 ,爭似垂衣施廟算。” 宋 黃庭堅 《望江東》詞:“燈前寫了書無數(shù),算沒箇人傳與。直饒尋得雁分付,又還是秋將莫?!薄段鍩魰づR濟宗南岳下十二世·仰山行偉禪師》:“直饒丹青處士,筆頭上畫出青山、緑水、夾竹桃花,祗是相似模樣?!?/p>
識得
懂得,知道?!端疂G傳》第三八回:“ 李逵 雖然也識得水,卻不甚高。當時慌了手腳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皼r你埋沒在這鄉(xiāng)村鎮(zhèn)上,雖有才學,誰人是識得你的?”
根源
根源 (gēnyuán) 使事物發(fā)生的根本原因 root 犯錯誤的根源 起源(于);發(fā)生(于) rise from;originate from 經濟危機根源于資本主義制度草鞋
草鞋 (cǎoxié) 用稻草或其他長纖維草手工編制的一種簡易鞋 straw sandals行腳
(1).謂僧人為尋師求法而游食四方?!豆抛鹚拚Z錄》卷六:“老僧三十年來行腳,未曾置此一問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玉格》:“此桃去此十餘里,道路危險,貧道偶行腳見之,覺異,因掇數(shù)枚?!?金 趙元 《宿少林寺》詩:“箇中有佳處,行腳恨不早?!?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道覡》:“赴會的,都要具膳餐飯,行腳的也要老少異糧?!?蘇曼殊 《與高天梅書》:“衲行腳南荒,藥爐為伍,不覺逾歲?!?/p>
(2).引申為行乞。 碧野 《燈籠哨》:“‘今天的行腳好嗎!’‘那里,只在一家人家里要到了幾根爛紅薯!’”
(3).見“ 行腳僧 ”。
(4).行走;行路。 宋 楊萬里 《和文遠叔行春》詩:“行腳宜晴翠,看云恐夕黃?!?劉白羽 《黑》二:“行腳人全把腳步匆匆扯開,往下趕這兩站路?!?/p>
(5).謂兩腳不停地移動?!端螘ゎ櫽J之傳》:“ 覬之 不欲與 殷景仁 久接事,乃辭腳疾自免歸。在家每夜常於牀上行腳,家人竊異之而莫曉其意?!?/p>
三十
(1).數(shù)詞。十的三倍?!对姟ば⊙拧o羊》:“三十維物,爾牲則具。”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“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,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。”
(2).指三十歲?!斗Y梁傳·文公十二年》:“丈夫三十而娶。” 南朝 梁簡文帝 《戲贈麗人》詩:“自矜心所愛,三十侍中郎?!?唐 崔灝 《贈王威古》詩:“三十羽林將,出身常事邊?!?/p>
(3).指三十年。 唐 權德輿 《古興》詩:“人生大限雖百歲,就中三十稱一世。”
何曾
何曾 (hécéng) 反問表示未曾 never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(tǒng)?遮里
這里。 宋 王明清 《揮麈馀錄》卷二:“ 張?zhí)?冷笑:我別有道理,待我遮里兵才動,先使人將文字去與番人,萬一支吾不前,交番人發(fā)人馬助我。” 宋 徐夢莘 《三朝北盟會編》卷七十:“指揮使 蔣宣 、 李福 引衛(wèi)士數(shù)百人入 祥曦殿 中,大呼:‘請官家速出,遮里不是官家住處!’其勢甚遽。上曰:‘教我去那里?’”《景德傳燈錄·布袋和尚》:“師在街衢立,有僧問:‘和尚在遮里作什么?’”
釋原妙名句,偈頌六十七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Tuya全屋智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