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回《次前韻述將歸》:
我雖無絲無竹亦無肉,猶有杜子美萬卷書,猶有陸士衡三間屋。
作詩寧作郊島之寒瘦,終不屑元輕而白俗。
文章雜在眾人中,大似濁河橫濟瀆。
平生浪費幾吟箋,何啻右軍九萬幅。
既嘗注漆園之十九言,又頗擬栗里之四八目。
道眼一照百皆妄,未若奴耕婢織躬課督。
江湖落魄但欠一歸耳,休官已幸天從欲。
子男女七孫四人,有菜共羹吾亦足。
過此更徼非妄福,政恐招憂復招辱。
宅門夏蔭雙高桐,園徑秋香萬叢菊。
于是自歌招隱歌,歌曰鶴怨猿驚兮在空谷。
四十余年萍蓬將七十,又何必越之南燕之北。
注釋參考
于是
于是 (yúshì) 緊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現(xiàn)某種結果 as a result;therefore;whereupon招隱
(1).征召隱居者出仕。 唐 高適 《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》詩:“幸逢明盛多招隱,高山大澤徵求盡?!?明 楊慎 《春興》詩:“難教遲暮從招隱,擬把生涯學醉歌?!?清 周亮工 《與王啟伯總戎》詩:“ 小山 有賦人招隱,大樹無心世任看。”
(2).招人歸隱。 唐 駱賓王 《酬思玄上人林泉》詩:“聞君招隱地,髣髴 武陵 春。” 明 薛蕙 《草堂》詩:“珍重故人招隱意,草堂南郭可淹留?!?清 楊承憲 《三姝媚》詞:“拂拂空香,引訪秋騷客,來歌招隱?!?/p>
鶴怨猿驚
形容對官場厭倦,有意歸隱的心情。 宋 辛棄疾 《沁園春·帶湖新居將成》詞:“三徑初成,鶴怨猿驚, 稼軒 未來?!?宋 王奕 《南鄉(xiāng)子·和謝潛庵蔣山》詞:“搔首倚薰風,一幅畫圖塵土中。鶴怨猿驚人去也,潛龍。誰絞香車起蟄松?!眳⒁姟?鶴怨 ”。
空谷
空曠幽深的山谷。多指賢者隱居的地方?!对姟ば⊙拧ぐ遵x》:“皎皎白駒,在彼空谷。” 孔穎達 疏:“賢者隱居,必當潛處山谷?!薄稌x書·龔玄之傳》:“夫哲王御世,必搜揚幽隱。故空谷流縶維之詠,丘園旅束帛之觀?!?宋 蘇軾 《謫居三適·夜臥濯足》詩:“今我逃空谷,孤城嘯鵂鶹。” 鄭澤 《佩忍初來長沙游麓山即席奉贈》詩:“幽蘭散芬芳,搴為空谷酬?!?/p>
方回名句,次前韻述將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