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皇甫湜《出世篇》:
生當(dāng)為大丈夫,斷羈羅,出泥涂。
四散號(hào)呶,俶擾無(wú)隅。
埋之深淵,飄然上浮。
騎龍披青云,泛覽游八區(qū)。
經(jīng)太山,絕大海,一長(zhǎng)吁。
西摩月鏡,東弄日珠。
上括天之門(mén),直指帝所居。
群仙來(lái)迎塞天衢,鳳凰鸞鳥(niǎo)燦金輿。
音聲嘈嘈滿太虛,旨飲食兮照庖廚。
食之不飫飫不盡,使人不陋復(fù)不愚。
旦旦狎玉皇,夜夜御天姝。
當(dāng)御者幾人,百千為番,宛宛舒舒,忽不自知。
支消體化膏露明,湛然無(wú)色茵席濡。
俄而散漫,斐然虛無(wú)。
翕然復(fù)摶,摶久而蘇。
精神如太陽(yáng),霍然照清都。
四肢為瑯玕,五臟為璠玙。
顏如芙蓉,頂為醍醐。
與天地相終始,浩漫為歡娛。
下顧人間,溷糞蠅蛆。
注釋參考
支消
見(jiàn)“ 支銷 ”。
體化
謂以自己的行動(dòng)感化別人。 漢 蔡邕 《文范先生陳仲弓銘》:“正身體化,足以陶冶世心?!币嘀^自身被感化。 廖仲愷 《<孫中山先生文集>序》:“讀先生之遺文者,能體化而力行焉,則此集之刻,為不虛矣。”
膏露
猶甘露。謂其沾溉惠物?!抖Y記·禮運(yùn)》:“故天降膏露,地出醴泉?!?鄭玄 注:“膏,猶甘也?!薄稘h書(shū)·董仲舒?zhèn)鳌罚骸耙劣L(fēng)流而令行,刑輕而姦改,百姓和樂(lè),政事宣昭,何脩何飭而膏露降,百穀登。” 隋 江總 《詠雙闕》:“屢逢膏露灑,幾遇祥煙初?!?唐 元稹 《競(jìng)渡》詩(shī):“隨時(shí)布膏露,稱物施厚恩?!?/p>
湛然
(1).清澈貌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二十:“不數(shù)日,果大雨。見(jiàn)大石中裂開(kāi)一井,其水湛然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清水》:“寺左右雜樹(shù)疎頒,有一石泉,方丈餘,清水湛然?!薄都魺粜略挕よb湖夜泛記》:“顏貌紅澤,雙瞳湛然?!?明 謝讜 《四喜記·久旱祈神》:“白檀焚獻(xiàn),怪舉首青天湛然?!?/p>
(2).安然貌?!洞蟠鞫Y記·四代》:“僉然湛然?!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(shuō)新語(yǔ)·雅量》:“ 王戎 七歲,亦往看,虎承間攀欄而吼,其聲震地,觀者無(wú)不辟易顛仆, 戎 湛然不動(dòng),了無(wú)恐色?!薄对企牌呋`》卷六二:“譬如嬰兒居胎中,湛然不動(dòng)。”
(3).淡泊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佛影銘》序:“容儀端莊,相好具足,莫知始終,常自湛然?!?唐 韓偓 《地爐》詩(shī):“禪客釣翁徒自好,那知此際湛然心。”亦指清靜。 隋 王通 《中說(shuō)·周公》:“其上湛然,其下恬然。” 阮逸 注:“湛、恬皆靜?!?宋 蘇軾 《觀妙堂記》:“我所居室,汝知之乎?沉寂湛然,無(wú)有喧爭(zhēng)?!?/p>
(4).清醒貌。 清 梁章鉅 《歸田瑣記·飲量》:“ 臨溪 一一指揮僮僕扶掖登榻,然后從容登輿去。神志湛然,如未飲者。” 清 王韜 《<淞濱瑣話>自序》:“然昏厥睯眩中,此心湛然,尚覺(jué)可用。” 郭沫若 《李白與杜甫·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(jué)醒》:“但現(xiàn)在的自己卻是湛然清醒,明白了自己所處的地位?!?/p>
無(wú)色
無(wú)色 (wúsè) 即黯然失色 be cast into the shade;be overshadowed 檀板之聲無(wú)色。——清· 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茵席
見(jiàn)“ 茵席 ”。
亦作“ 茵蓆 ”。褥墊;草席?!俄n非子·十過(guò)》:“茵席雕文?!?漢 傅毅 《舞賦》:“陳茵席而設(shè)坐兮,溢金罍而列玉觴?!?唐 牛僧孺 《玄怪錄·崔書(shū)生》:“ 崔生 乃于花下先致酒茗樽杓,鋪陳茵蓆?!?宋 蘇軾 《祭文與可文》:“夢(mèng)相從而驚覺(jué),滿茵蓆之濡淚?!?/p>
皇甫湜名句,出世篇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