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石介《又送從道》:
常欲飽湲天下人,其道未得一寸施。
子有二親皆七十,糠覈不充常寒饑。
昨日訪我破屋下,具雞一只酒一卮。
子起卻盤筋不舉,吾親未省曾食之。
對(duì)我噓唏涕泗下,孝子之心真可悲。
子固與我同一體,相間豈復(fù)有毛皮。
顧子之親則吾親。
吾親凍餒無柰何。
飽煖天下心徒為,送子出門成此詩(shī)。
注釋參考
飽煖
見“ 飽暖 ”。
下心
屈意從人。 明 李贄 《定林庵記》:“肯俯首下心,歸禮窮士,日倚簷楹,欣樂而忘其身之賤,必欲為圣人然后已者耶!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緣起首回:“即不然,也該低首下心,先保全了太公,然后布告天下,問罪興師?!?楊朔 《十年》:“不但不敢得罪人,還得低首下心,處處讓人?!?/p>
出門
出門 (chūmén) 離家外出或遠(yuǎn)行 go on a journey;be away from home 〈方〉∶出嫁 when a girl gets married石介名句,又送從道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布吉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