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九韶《誡子弟詞》:
聽聽聽聽聽聽聽,勞我以生天理定。
若還惰懶必饑寒,莫到饑寒方怨命。
注釋參考
惰懶
亦作“ 惰孏 ”。懶惰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守塉》:“ 姜望 至德而佃不復(fù)種, 重華 大圣而漁不償網(wǎng),然后玉璜表 營丘 之祚,大功有二十之高,何必譏之以惰嬾,而察才以相士乎!” 晉 陶潛 《責(zé)子》詩:“ 阿舒 已二八,惰嬾故無匹?!币槐咀鳌?懶惰 ”。 北魏 賈思勰 《<齊民要術(shù)>序》:“﹝ 王丹 ﹞每歲時(shí)農(nóng)收后,察其強(qiáng)力收多者,輒歷載酒肴,從而勞之……其惰孏者獨(dú)不見勞,各自恥不能致 丹 ?!?
饑寒
饑寒 (jīhán) 饑餓和寒冷,多用于缺吃少穿的困難情況 cold and hunger 他在饑寒交迫中死去陸九韶名句,誡子弟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