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無渡河,公須自為。
出自唐朝王建《相和歌辭·公無渡河》
渡頭惡天兩岸遠(yuǎn),波濤塞川如疊坂。幸無白{1-1}刃驅(qū)向前,
何用將身自棄捐。蛟龍嚙骨魚食血,黃泥直下無青天。
男兒縱輕婦人語,惜君性命還須取。婦人無力挽斷衣,
舟沈身死悔難追。公無渡河,公須自為。
注釋參考
公無渡河
樂府歌辭名?!稑犯娂犯接谙嗪透柁o《箜篌引》下。四言四句,以歌辭首句“公無渡河”而名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音樂》:“《箜篌引》, 朝鮮 津卒 霍里子高 妻 麗玉 所作也。 子高 晨起刺船而櫂,有一白首狂夫,披髮提壺,亂流而渡,其妻隨呼止之,不及,遂墮河水死。於是,援箜篌而鼓之,作《公無渡河》之歌。聲甚悽愴,曲終自投河而死。 霍里子高 還,以其聲語妻 麗玉 。 玉 傷之,乃引箜篌而寫其聲,聞?wù)吣粔櫆I飲泣焉。 麗玉 以其聲傳鄰女 麗容 ,名曰《箜篌引》焉?!?/p>
自為
自為 (zìwèi) (從哲學(xué)范疇解釋,自為即)自覺,自由(掌握了事物運動規(guī)律,按規(guī)律辦事) for oneself王建名句,相和歌辭·公無渡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