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海不能漂,劫火不能焚
出自唐代白居易《和微之詩(shī)二十三首。和送劉道士游天臺(tái)》:
聞君夢(mèng)游仙,輕舉超世雰。
握持尊皇節(jié),統(tǒng)衛(wèi)吏兵軍。
靈旗星月象,天衣龍鳳紋。
佩服交帶箓,諷吟蕊珠文。
閬宮縹緲間,鈞樂(lè)依稀聞。
齋心謁西母,暝拜朝東君。
煙霏子晉裾,霞爛麻姑裙。
倏忽別真?zhèn)H,悵望隨歸云。
人生同大夢(mèng),夢(mèng)與覺(jué)誰(shuí)分?況此夢(mèng)中夢(mèng),悠哉何足云。
假如金闕頂,設(shè)使銀河濆。
既未出三界,猶應(yīng)在五蘊(yùn)。
飲咽日月精,茹嚼沆瀣芬。
尚是色香味,六塵之所熏。
仙中有大仙,首出夢(mèng)幻群。
慈光一照燭,奧法相絪缊。
不知萬(wàn)齡暮,不見(jiàn)三光曛。
一性自了了,萬(wàn)緣徒紛紛。
苦海不能漂,劫火不能焚。
此是竺乾教,先生垂典墳。
注釋參考
苦海
苦海 (kǔhǎi) 佛教比喻苦難煩惱的世間,也比喻困苦的處境 abyss of misery;sea of bitterness 脫離苦海不能
不能 (bùnéng) 不可能;不能夠 impotent;unable;incompetent;inefficient;powerless 又北向,不能得日。——明·歸有光《項(xiàng)脊軒志》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(shí)現(xiàn) 〈方〉∶不允許,不可以 cannot afford;do not equal to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論 〈方〉∶不至于 may not;must not劫火
亦作“刧火”。亦作“刦火”。亦作“刼火”。1.佛教語(yǔ)。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。《仁王經(jīng)》:“劫火洞然,大千俱壞?!?唐 張喬 《興善寺貝多樹(shù)》詩(shī):“永共 終南 在,應(yīng)隨劫火燒?!?宋 李綱 《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(shī)》:“刧火洞燒時(shí),自有安身處?!?宋 葉紹翁 《四朝聞見(jiàn)錄》附錄《晉王大令保母帖》:“千年鬱鬱閟重泉,蹔出還隨刦火煙?!?清 龔自珍 《懺心》詩(shī):“佛言刼火遇皆銷,何物千年怒若潮?” 湯用彤 《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一分第一章:“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,已知佛法?!?/p>
(2).借指兵火。 清 顧炎武 《恭謁天壽山十三陵》詩(shī):“ 康 昭 二明樓,并遭劫火亡?!?清 納蘭性德 《南歌子·古戍》詞:“何年劫火賸殘灰,試看英雄碧血滿 龍堆 ?!?/p>
白居易名句,和微之詩(shī)二十三首。和送劉道士游天臺(tái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