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岳《田制》:
井田網(wǎng)變阡陌,網(wǎng)萬世以罪網(wǎng)秦。
商君網(wǎng)信苛刻,不過民自民。
漢名反秦火,當(dāng)與三代鄰。
今年田欲方,明年田欲均。
寧知古井田,不為賦稅湮。
百畝官所予,無甚富與貧。
所為經(jīng)界者,要便風(fēng)欲淳。
豈為橫江網(wǎng),竭不遺一鱗。
乃知三代時,官與民為春。
秦民自生生,官不與笑顰。
孰云漢田制,顧不如秦仁。
秦姑寘勿問,漢已掎摭狺。
誰其起鄒叟,重與畢戰(zhàn)陳。
注釋參考
井田
(1).相傳古代的一種土地制度。以方九百畝為一里,劃為九區(qū),形如“井”字,故名。其中為公田,外八區(qū)為私田,八家均私百畝,同養(yǎng)公田。公事畢,然后治私事。從 春秋 時起,井田制日趨崩潰,逐漸被封建生產(chǎn)關(guān)系所取代?!斗Y梁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者三百步為里,名曰井田。井田者,九百畝,公田居一?!?范寧 注:“出除公田八十畝,餘八百二十畝,故井田之法,八家共一井,八百畝。餘二十畝,家各二畝半,為廬舍。” 三國 魏 曹操 《度關(guān)山》詩:“封建五爵,井田刑獄?!?嚴(yán)復(fù) 《論中國教化之退》:“ 秦 併天下,更古制,更井田而為阡陌。”參閱《周禮·考工記·匠人》、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。
(2).泛指田地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歸心》:“豈令罄井田而起塔廟,窮編戶以為僧尼也?”
(3).在采礦工程中,一個礦田可分為屬各個井(坑)開采的若干部分,每個部分稱為一個“井田”。
阡陌
阡陌 (qiānmò) 田界 boundary of a field 田連阡陌 田間小路 crisscross footpaths between fie-lds 阡陌交通?!獣x· 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 田野,壟畝 field;open country 援旗誓眾,奮于阡陌之上?!獣x· 陸機《豪士賦》序 比喻途徑、門路 way 草野民間 folk;among the people 倔起阡陌之中?!獫h· 賈誼《過秦論上》萬世
萬世 (wànshì) 很多世代;年代久遠(yuǎn) all ages 萬世師表方岳名句,田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