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令《送僧自總》:
吾病不喜語,客來佰寒暄。
頰舌且不能,況事交字間。
彼總乃吾舊,不見今三年。
一日踏我門,告我將南遷。
問之行所止,其去何由緣。
言方學(xué)從師,惜以日月閑。
將求佛所宗,就乞世未傳。
浮舟江海波,蹀屣山岳顛。
行方極所到,未可歲月還。
謂余昔同游,當(dāng)?shù)盟鸵匝浴?br>噫佛與吾學(xué),兩分不相全。
今余與子遇,無異東西轅。
共憩中道間,邂逅相留連。
我駕志在遠(yuǎn),子驅(qū)良亦遄。
吾終不爾從,爾終不回旋。
兩各劇所勤,相遠(yuǎn)日益懸。
又出所為文,要我加量銓。
熒熒掇其英,曄曄粲滿編。
惜哉不經(jīng)師,如珠莫鉆穿。
雖有可寶資,終以無用捐。
吾觀古人書,蓋亦不但然。
道德藹於中,口實(shí)助使宣。
豈有拔其根,而望華可搴。
不知源所來,何用其流沿。
人材茍不長(zhǎng),得一且可專。
六經(jīng)眾子文,其治自足觀。
身當(dāng)圣人時(shí),來學(xué)浩萬千。
獨(dú)顏才庶蔑,他固未可肩。
人有老於行,不聞可逃天。
子何不從此,去就異說攣。
弗思自解縱,又欲引世纏。
常觀己論徒,恥出妻子前。
彼髠以為羞,爾以為忻懽。
生棄父母養(yǎng),士得執(zhí)以鞭。
彼為則遇刑,爾還自稱賢。
羞惡所不存,爾說尚何先。
予欲收子身,解去子所牽。
浴以青冷波,佩以蘭與荃。
相從中道驅(qū),障塞異道偏。
愛之幸其聽,不聽誠(chéng)可憐。
注釋參考
從中
從中 (cóngzhōng) 從…人或事物之中 from among 從這(那)里 therefrom 這種使用中材料的展覽可以使人們從中獲得客觀的情報(bào)障塞
(1).阻塞不通?!赌印びH士》:“怨結(jié)於民心,諂諛在側(cè),善議障塞,則國(guó)危矣?!?/p>
(2).指使阻塞不通的障礙物?!抖Y記·月令》:“﹝季春之月﹞時(shí)雨將降,下水上騰,循行國(guó)邑,周視原野,修利隄防,道達(dá)溝瀆,開通道路,毋有障塞?!?唐 裴铏 《傳奇·昆侖奴》:“犬已斃訖,固無障塞耳?!?明 唐順之 《<晉齋說>跋》:“如人之破乎障塞而極乎高明,此非強(qiáng)健有力者不能。”
即障堡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障塞不審,不過八日而外賊得間?!?尹知章 注:“障塞者,所以防守要路也。”《后漢書·祭肜傳》:“朝廷以為憂,益增緣邊兵,郡有數(shù)千人,又遣諸將分屯障塞?!?明 李夢(mèng)陽 《秋懷》詩(shī):“天清障塞收禾黍,日落谿山散馬羣?!眳⒁姟?障堡 ”。
異道
(1).不同的方法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古今異情,其所以治亂者異道。” 漢 劉向 《說苑·君道》:“夫三君之舉賢,皆異道而成功?!?南朝 齊 王融 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之四:“是以三王異道而共昌,五霸殊風(fēng)而并列。”
(2).指別的方法?!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骸懊髦魇ネ踔阅芫锰幾鹞唬L(zhǎng)執(zhí)重勢(shì),而獨(dú)擅天下之利者,非有異道也。能獨(dú)斷而審督責(zé),必深罰,故天下不敢犯也。”
(3).指志趣或本性不同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何方圓之能周兮,夫孰異道而相安?!?明 汪道昆 《洛水悲》:“吾聞人神異道,不得相干。”
(4).思想理論不同?!稘h書·董仲舒?zhèn)鳌罚骸敖駧煯惖溃水愓?,百家殊方,指意不同,是上亡以持統(tǒng)一……下不知所守?!?/p>
(5).不同的道路;方向相反的道路?!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罚骸?廣 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 右北平 , 博望侯 張騫 將萬騎與 廣 俱,異道。”《法苑珠林》卷三一:“佛必從此來,我則從彼異道而去?!?/p>
(6).指信不同教義的人。即異教徒。《法苑珠林》卷七九:“今須通散一毫以上捨入十方眾僧及窮獨(dú)乞人并諸異道。”
王令名句,送僧自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滑板車背誦安卓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