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人遺我剡溪茗,采得金牙爨金鼎
出自唐代皎然《飲茶歌誚崔石使君》:
越人遺我剡溪茗,采得金牙爨金鼎。
素瓷雪色縹沫香,何似諸仙瓊?cè)餄{。
一飲滌昏寐,情來朗爽滿天地。
再飲清我神,忽如飛雨灑輕塵。
三飲便得道,何須苦心破煩惱。
此物清高世莫知,世人飲酒多自欺。
愁看畢卓甕間夜,笑向陶潛籬下時(shí)。
崔侯啜之意不已,狂歌一曲驚人耳。
孰知茶道全爾真,唯有丹丘得如此。
注釋參考
越人
(1).疏遠(yuǎn)的人?!渡叹龝ば迿?quán)》:“故 堯 舜 之位天下也,非私天下之利也,為天下位天下也。論賢舉能而傳焉,非疏父子親越人也,明於治亂之道也?!?宋 蘇洵 《兵制》:“及於 五代 , 燕 帥 劉守光 又從而為之,黥面湼手之制,天下遂以為常法,使之判然不得與齊民齒,故其人益復(fù)自棄,視齊民如越人矣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癸酉之變》:“以天潢貴胄之近,而漠然如越人之視,亦可謂無心肝人矣?!?/p>
(2). 戰(zhàn)國 時(shí)名醫(yī) 扁鵲 名。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“ 扁鵲 ……姓 秦 氏,名 越人 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廣譬》:“故 越人 見 齊桓 不振之徵於未覺之疾, 箕子 識(shí) 殷 人 鹿臺(tái) 之禍,於象箸之初?!?宋 蘇軾 《和劉道原詠史》:“ 吳 客漫陳《豪士賦》, 桓侯 初笑 越人 方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劉海石》:“久不晤,豈精 越人 術(shù)耶?”
剡溪
水名。 曹娥江 的上游。在 浙江 嵊縣 南。 唐 李白 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:“湖月照我影,送我至 剡溪 ?!?明 許時(shí)泉 《午日吟》:“我是箇 子猷 乘興到 剡溪 ,你似箇 遠(yuǎn) 老忘情過 虎谿 ?!眳㈤啞短藉居钣洝肪砭帕?/p>
金牙
(1).謂堅(jiān)固的牙齒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小畜之大有》:“金牙鐵齒, 西王母 子?!?唐 李嶠 《賀圣躬新牙生表》:“《易》有四營,金牙為壽考之象;《詩》有六義,玉齒載神仙之謡?!?/p>
(2).指用金或金屬鑲嵌的假牙。 管樺 《小英雄雨來》:“鬼子把臉上的橫絲肉堆起來,露出滿口金牙?!?/p>
(3).古代 洛陽 城門名?!恶壯拧め寣m》:“ 大夏 、 閶闔 、 萬春 、 長秋 、 金牙 、 鴻都 、 章臺(tái) 、 濯龍 , 洛陽 城門也?!?/p>
金鼎
(1).黃金炊具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闔閭內(nèi)傳》:“金鼎玉杯,銀樽珠襦之寶,皆以送女?!?/p>
(2).為鼎類炊具的美稱。 宋 陳師道 《滿庭芳·詠茶》詞:“華堂靜,松風(fēng)竹雪,金鼎沸湲潺?!?/p>
(3).特指道士煉丹之鼎爐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代淮南王》詩:“琉璃作盌牙作盤,金鼎玉匕合神丹?!?唐 聶夷中 《訪嵩陽道士不遇》詩:“先生五岳游,文焰滅金鼎?!?唐 呂巖 《漁父·神異》詞:“金鼎內(nèi),迴朦朧。換骨添筋處處通?!?/p>
(4).借指煉丹或煉丹之術(shù)。 唐 李白 《避地司空原言懷》詩:“傾家事金鼎,年貌可長新。” 明 陸采 《明珠記·訪俠》:“愿棄了升斗微官,早學(xué)那刀圭金鼎?!?/p>
(5).指九鼎。古代傳說 夏 鑄九鼎,奉為傳國之寶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銘箴》:“ 夏 鑄九牧之金鼎, 周 勒 肅慎 之楛矢?!薄侗饼R書·文苑傳·顏之推》:“旄頭翫其金鼎,典午失其珠囊?!焙笠嘤靡杂髦竾以纵o大臣。 宋 曾鞏 《送沉諫議》詩:“金鼎鹽梅須大用,九霄應(yīng)已夢儀刑。” 元 李獻(xiàn)卿 《劉寓叔先生挽詩》:“便調(diào)金鼎佐無為,鳳池坐數(shù) 汾陽 考?!?/p>
(6).鼎形的金香爐?!都t樓夢》第七六回:“香篆銷金鼎,脂冰膩玉盆?!?/p>
皎然名句,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