燭盡繼以薪,夜分方還舟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依韻和丁元珍寄張圣民及序》:
平生天下友,常以道義求。
良朋既我遘,沒齒無怨尤。
向來六七輩,非可取次儔。
議論吐肝膽,慷慨從竄投。
上能同所樂,下能同所憂。
出處乃一致,顏色無媚媮。
詩書每博約,文酒時(shí)獻(xiàn)酬。
其間最達(dá)者,今已問喘牛。
我如溝中斷,不入刀斧鎪。
未忍舍素業(yè),筆墨老更遒。
豈愿學(xué)葛藟,柔弱附彼樛。
但慕張平子,閑居吟四愁。
譬若種香蘭,幸勿憂臭蕕。
顧茲發(fā)向衰,仕路行將休。
自甘貧賤死,肯作兒女羞。
夷齊何其清,尚餓不食周。
末途逢元珍,果然知品流。
當(dāng)時(shí)守南方,非是寡筭籌。
城空無一兵,有智欲誰諏。
直令韓彭處,奚所施善謀。
在法責(zé)固深,屈辱凡幾秋。
無人一引手,落穽窮更幽。
乃以詩戰(zhàn)我,摐摐排利矛。
用以以擊少,左旋而右抽。
困蹙全奪氣,奔降且無由。
孰意吾晚節(jié),獲奉君子游。
宴屢接其席,行屢接其輈。
遂使西歸航,岸泊獨(dú)淹留。
張侯喜聞館,坐久月影收。
燭盡繼以薪,夜分方還舟。
自古賢與愚,一一為冢丘。
定知不可免,安用計(jì)短修。
會(huì)須舉杯杓,亦莫忘歌謳。
注釋參考
燭盡
燭已點(diǎn)完。多表示到了深夜?!抖Y記·曲禮上》“燭不見跋” 漢 鄭玄 注:“跋,本也,燭盡則去之,嫌若燼多有厭倦?!?南朝 梁 徐君蒨 《共內(nèi)人夜坐守歲》詩:“簾開風(fēng)入帳,燭盡炭成灰?!薄缎绿茣ち詈T傳》:“夜對禁中,燭盡,帝以乘輿、金蓮華炬送還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邵女》:“ 柴 益喜,燭盡見跋,遂止宿焉?!?/p>
分方
(1).猶紛紛?!抖鼗妥兾募た鬃禹?xiàng)托相問書》:“夫子乘馬入山去,登山驀領(lǐng)(嶺)甚分方?!?蔣禮鴻 通釋:“﹝分方﹞就是紛紛?!?/p>
(2).猶言分頭。 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九難》:“家僮萬人,分方逐利?!?/p>
還舟
(1).匯集舟船。《漢書·鄒陽傳》:“大王不憂,臣恐救兵之不專, 胡 馬遂進(jìn)窺於 邯鄲 , 越 水 長沙 ,還舟 青陽 ?!?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:“還舟,聚舟船也。”
(2).返舟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下方山》詩:“鱗鱗逆水去,瀰瀰急還舟?!?/p>
梅堯臣名句,依韻和丁元珍寄張圣民及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