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造《次趙判院韻》:
公詩見壓楚服隨,孤軍懾怯逢荊尸。
將壇已辦降旗送,顧乃借重如等夷。
文工武羽知馀事,腰箭臂弓聊寓意。
仆姑不作餓鴟鳴,策策鮫人珠迸淚。
巧匠血指非意及,微羔未須湯熨治。
蟹螯置把蛇臥影,生世多才古為累。
誰家酒好花打圍,今日人閑柳生臂。
不妨惡客著坐隅,身則獨(dú)醒心解醉。
注釋參考
降旗
降旗 (jiàngqí) 把旗子降下 lower a flag顧乃
卻;反而。 金 王若虛 《五經(jīng)辨惑上》:“ 高 之解經(jīng),類以私意穿鑿,詭異百端,曾無忌憚,顧乃于此著疑,以示重慎,豈不可笑哉!”《金史·程震傳》:“不能上贊君父,同濟(jì)艱難。顧乃專恃權(quán)勢(shì),蔑棄典禮,開納貨賂,進(jìn)退官吏。”
借重
[enlist sb.'s help;rely on for support] 借別人的權(quán)勢(shì)、名望為己謀利
特圣俞子孫不耀,故挾之借重以欺世。——王铚
詳細(xì)解釋(1).借他人的名望、地位以自重。 宋 邵博 《聞見后錄》卷十六引 宋 王铚 《跋范仲尹墓志》:“假名 梅圣俞 ,毀及 范文正公 ,而天下駭然不服矣。且 文正公 與 歐陽公 梅公 立朝同心,詎有異論?特 圣俞 子孫不耀,故挾之借重以欺世?!?明 李贄 《自刻<說書>序》:“既自刻矣,自表暴矣,而終不肯借重於人,倘有罪我者,其又若之何?” 瞿秋白 《蕭伯納并非西洋唐伯虎》:“可是,又舍不得他這個(gè)‘老頭兒’,偏偏還要借重他?!?/p>
(2).用作請(qǐng)人幫忙的敬詞。 清 李漁 《意中緣·入幕》:“我這幕府缺人,要借重先生秉筆?!?田漢 《洪水》第一場(chǎng):“縣長說要借重你哩?!?/p>
(3).指從別人那里取得支持和幫助。 mao{1~1}澤{1*1}東 《增強(qiáng)黨的團(tuán)結(jié),繼承黨的傳統(tǒng)》:“還要團(tuán)結(jié)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,借重一切有用的力量?!?/p>
等夷
(1).同等;同輩;同等的人?!俄n詩外傳》卷六:“遇長老則修弟子之義,遇等夷則修朋友之義。”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:“ 黥布 ,天下猛將也,善用兵,今諸將家陛下故等夷,乃令太子將此屬,無異使羊?qū)⒗?,莫肯為用,且?布 聞之,則鼓行而西耳。”《周書·趙貴傳》:“初, 貴 與 獨(dú)孤信 等皆與 太祖 等夷?!薄督鹗贰冒矀鳌罚骸懊魅?, 用安 乃出見使者,跪揖如等夷?!?清 嚴(yán)有禧 《漱華隨筆》卷四:“近世貴賤無等,輿臺(tái)廝養(yǎng)視縉紳如等夷?!?/p>
(2).匹比。 唐 孟郊 《同年春宴》詩:“塞鴻絶儔匹,海月難等夷。” 宋 司馬光 《論后妃封贈(zèng)札子》:“皇后敵體至尊,母儀四海,六宮之內(nèi),無與等夷?!?/p>
(3).輩分或等級(jí)的差別。 清 劉大櫆 《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狀》:“其學(xué)以誠為本,遇人無等夷,一待以肫懇之懷?!?/p>
陳造名句,次趙判院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