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虞儔《和張伯子韻》:
士流競彈冠,州牧紛勸駕。
器識在所先,文藝乃其亞。
朅來同抱關(guān),因得奉馀暇。
軟語雜嘲謔,小酌見蘊藉。
官禁不通風(fēng),門鍵那容罅。
豹斑縱未窺,鯨背幾思跨。
君來怪已三,我到嗟方乍。
前頭萬木春,當(dāng)戶三星夜。
棄甲勿復(fù)來,背城寧一借。
新詩抵驪珠,歸橐何妨詫。
注釋參考
新詩
(1).新的詩作。 晉 張華 《答何劭詩》之一:“良朋貽新詩,示我以游娛?!?唐 杜甫 《解悶》詩之七:“陶冶性靈存底物?新詩改罷自長吟?!?清 黃遵憲 《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(lǐng)事留別日本諸君子》詩:“海外偏留文字緣,新詩脫口每爭傳。”
(2).指“五四”以來的白話詩。 mao{1~1}澤{1*1}東 《關(guān)于詩的一封信》:“詩當(dāng)然應(yīng)以新詩為主體。” 李一氓 《<阿英文集>序》:“你寫新詩,我填舊詞,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?!?/p>
驪珠
(1).寶珠。傳說出自驪龍頷下,故名。《莊子·列御寇》:“夫千金之珠,必在九重之淵,而驪龍頷下。” 唐 溫庭筠 《蓮浦謠》:“荷心有露似驪珠,不是真圓亦搖蕩?!?明 劉兌 《嬌紅記》:“紅牙緩引驪珠串,個個一般圓。” 清 卓爾堪 《海市歌》:“龍女仙衣湘水裙,掌上驪珠弄明月?!?/p>
(2).比喻珍貴的人或物?!赌淆R書·倖臣傳論》:“長主君世,振裘持領(lǐng),賞罰事殷,能不踰漏,宮省咳唾,義必先知。故能窺盈縮於望景,獲驪珠於龍睡?!?唐 元稹 《贈童子郎》詩:“ 楊公 莫訝清無業(yè),家有驪珠不復(fù)貧。” 清 陳其元 《庸閑齋筆記·解元抄襲陳文》:“主司閲文,合意者少,至十八日猶未定元。外舅適得一卷,大喜,以為獨得驪珠矣?!薄赌鹾;ā返谑兀骸斑@回 章自蜚 、 聞韻高 都沒有中,驪珠已失,所得都是鱗爪罷了?!?/p>
(3).楊梅的別名。 清 厲荃 《事物異名錄·果蓏·楊梅》:“ 陸游 詩:‘未愛滿盤堆火齊,先驚探頷得驪珠?!?,謂楊梅也?!?/p>
(4).龍眼的別名。見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果三·龍眼》。
歸橐
《漢書·陸賈傳》載: 陸賈 出使 南越 , 尉佗 賜 賈 橐中裝值千金,它送亦千金。 賈 卒拜 佗 為 南越王 ,令稱臣奉 漢 約。歸報, 高帝 大悅,拜 賈 為太中大夫。后以“歸橐”指珠玉之類的寶物。 明 周篔 《懷舊為亡友王翃作》詩:“寧知 陸賈 遺歸橐,空為王孫給墓田。”
何妨
何妨 (héfáng) 為什么不 why not 何妨一試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might as well 你何妨試一試虞儔名句,和張伯子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