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晁說之《再和班字三首》:
高躅人難解,當(dāng)求古哲閑。
韓康多在市,陶令懶游山。
念我可憎面,無兄得解顏。
公乎來早晚,荊坐要須班。
注釋參考
韓康
漢 趙岐 《三輔決錄》卷一:“ 韓康 ,字 伯休 , 京兆 霸陵 人也。常游名山,采藥賣於 長安 市中,口不二價(jià)者三十餘年。時(shí)有女子買藥於 康 ,怒 康 守價(jià),乃曰:‘公是 韓伯休 邪,乃不二價(jià)乎?’ 康 嘆曰:‘我欲避名,今區(qū)區(qū)女子皆知有我,何用藥為?’遂遯入 霸陵山 中,博士公車連徵不至?!笔乱嘁姟逗鬂h書·逸民傳·韓康》。后遂以“韓康”借指隱逸高士。亦泛指采藥、賣藥者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長安道》詩:“ 韓康 賣良藥, 董偃 鬻明珠。” 唐 李頎 《答高三十五留別便呈于十一》詩:“ 韓康 雖復(fù)在人間, 王霸 終思隱巖竇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酬夢(mèng)得貧居詠懷見贈(zèng)》:“病添 莊舄 吟聲苦,貧欠 韓康 藥債多?!?清 顧炎武 《贈(zèng)鄔處士繼思》詩:“市中問 韓康 ,藥肆在何許。”
陶令
指 晉 陶潛 。 陶潛 曾任 彭澤 令,故稱。 元 趙孟頫 《見章得一詩因次其韻》:“無酒難供 陶令 飲,從人皆笑 酈生 狂?!?mao{1~1}澤{1*1}東 《登廬山》詩:“ 陶令 不知何處去, 桃花源 里可耕田?”
晁說之名句,再和班字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